得意生活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国家疾控局研判「局部地区疫情或出现小幅反弹,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目前各地疫情形势如何?

国家疾控局研判「局部地区疫情或出现小幅反弹,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目前各地疫情形势如何?

时间:2024-10-18 17:49:28来源:网络作者:得意生活网

2023春运将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和健康码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国目前的疫情防控政策已经完全放开了。就在今天,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最新的公告,2023年春运期间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2月2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

方案指出,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政策规定,科学精准执行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不得随意暂停或限制客运服务,不得随意限制车辆、船舶正常通行。严禁在公路上非法设置各类检查卡点、随意拦截车辆,加快恢复已暂停的客运服务。各地可结合本地疫情高峰期研判情况,依法采取适当的临时性限制人员流动措施,引导公众尽量避免在疫情高峰出行。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的城市,可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要,研究出台春运期间阶段性暂停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措施。

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

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政策措施,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安排,稳中求进、精准施策,注重平衡、把握好度,确保春运期间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科学研判2023年春运新形势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跨区域人员流动性将加速释放,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一是春运客流将从低位运行加快反弹,客流总量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二是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及医疗、民生等物资运输任务艰巨;三是春运期间人员流动、货运物流活动密集,人员交叉活动频繁,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感染风险高;四是交通运输长期低负荷运行,设施设备和人员保障安全隐患增加,如管理不到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可能易发多发。保障春运在大规模客货流量下有序运行,对高效统筹客货运输、科学精准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做好综合运输春运组织和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调度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把保障交通物流畅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大能力、最佳状态、最优服务,千方百计确保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及医疗、民生等物资运输高效顺畅,千方百计打通旅客出行从起点到终点全链条、各环节,确保旅客出发安全、返程顺利。

二、保障人民群众错峰有序出行

(一)优化公众出行政策环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政策规定,科学精准执行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不得随意暂停或限制客运服务,不得随意限制车辆、船舶正常通行。严禁在公路上非法设置各类检查卡点、随意拦截车辆,加快恢复已暂停的客运服务。各地可结合本地疫情高峰期研判情况,依法采取适当的临时性限制人员流动措施,引导公众尽量避免在疫情高峰出行。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的城市,可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要,研究出台春运期间阶段性暂停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措施。


(二)保障探亲人员错峰有序回家过年和返岗。各地要通过电话、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方式,畅通信息咨询渠道,方便探亲人员及时查询了解有关防控信息,提前安排回家过年和返岗行程。结合探亲人员回家过年和返岗出行集中时段,通过增加运力投放、加密运输班次、强化城乡衔接、增开定制客运线路、开行包车等方式,提升运输服务和保障能力,畅通返乡返岗人员出行“最后一公里”。各地可探索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政策,降低公众集中出行压力。教育部门要指导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学生及同住人有外地行程的,不影响学生正常上学。

(三)保障务工人员有序返乡返岗。各地要开展务工人员返乡返岗情况摸排,有序做好务工人员返乡返岗准备。务工人员集中输出地、输入地要加强衔接配合,指导园区、企业、社区(村)加强务工人员健康监测和人文关怀,起讫地有关部门要协同联动,引导和保障返乡返岗务工人员安全、健康出行。返乡返岗出行需求相对集中且具备条件的,可结合实际组织开行务工人员包车、专列(包车厢)、包机等“点对点”运输。

(四)保障高校学生错峰离校返校。各地要按照属地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校园疫情防控和教学计划安排,合理确定寒假放假时间,避峰错峰安排春季开学返校。原则上,高校应尽可能避免在春运期间开学;确需在春运期间开学的,要坚持“一地一案”“一校一策”“一级一策”组织开学返校,尽量避开春运返程客流高峰期。各地要全面准确掌握属地高校学生放假离校、开学返校运输需求,离校返校出行需求相对集中且具备条件的,可组织开行学生包车、专列(包车厢)、包机等“点对点”运输。

(五)保障自驾人员有序错峰出行。各地要探索运用手机信令、地图服务、搜索引擎、景区酒店预定等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分析,认真研判春运期间群众自驾出行态势。综合各类交通要素数据,强化干线路网、城市道路运行监测,密切关注跨省交界、热门城市和重点景区周边路网交通流量,及时发布路况和拥堵缓行路段信息,引导自驾人员合理选择出行路线、时间和目的地,避峰错峰出行。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做好服务区加油、充电、用餐、如厕等服务,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服务便捷高效。

(六)保障游客有序流动。各地要提前发布春节期间文化旅游消费政策,严格落实优化后的文化旅游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数据监测,及时共享游客规模、运力等信息,统筹做好运游衔接和运力调配。针对大范围疫情感染、恶劣天气、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等,制定完善滞留游客处置应急预案,及时有序做好滞留游客疏运工作。

(七)保障农村地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针对走亲访友、农村赶集等集中出行需求,通过加密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服务频次、延长运营时间、开行赶集班、增加预约响应服务等方式,加大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力度。聚焦农村客运途经线路、客运场站、渡口等重点区域,加强执法力量投入,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大非法营运等违法运营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交通安全警示提示,及时劝导纠正无牌无证、酒驾醉驾、超员载客、违法载人等行为,提升农村客运安全保障能力。

(八)保障“双节”期间群众短途出行。各地要针对元旦、春节假期可能出现的短途客流大幅增长情况,强化工作统筹,加强运力投放,科学安排班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指导道路客运经营者适时增开直达机场、火车站、旅游景区、大型社区等的定制客运班线,支持定制客运车辆在客流集中区域灵活规范停靠。根据需要积极开通夜班公交、定制公交、学生专线、摆渡公交等便民公交线路,满足旅客夜间及特定区间出行需求。

三、切实提高交通物流运行效率

(一)确保交通物流持续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各级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作用,严格落实交通物流保通保畅优化政策。继续实施动态监测、督导调度、督办转办、7×24小时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信息公开和典型问题通报等制度,确保交通物流畅通高效。将交通物流从业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不再查验货车司机、船员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对跨区域流动货车司机开展落地检。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严禁以任何形式限制运输服务。重点港口、机场、铁路货站、物流园区、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及航道、通航建筑物、引航机构等运营管理单位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一线人员预备队,必要时可实施轮岗备岗制度,进行封闭管理,确保突发情况下重点物流枢纽运行稳定。

(二)保障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各地要密切协同联动,加强运力调度,做好应急准备,全力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粮食、农机农资等重点物资干线运输和集疏运高效运行。加强重点铁路线路现场管理、重点盯控和优先保障,确保大秦、唐包、瓦日、浩吉、侯月、石太等煤炭运输大通道畅通。充分发挥7省区11条公路运输主通道作用,强化重点物资运输公路服务联合保障,坚决防止发生长时间、大范围车辆拥堵,必要时高速公路收费站要设置煤炭运输专用通道。依托秦皇岛港等北方煤炭“下水港”,落实煤炭、LNG水路运输“四优先”保障措施,强化船岸衔接和应急运输保障,确保水路运输枢纽和大通道畅通。

(三)保障医疗和民生物资运输高效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强化组织调度,全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抗原检测试剂、药品、口罩等医疗物资,以及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生活物资运输车辆优先便捷通行服务,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障整车合法装载国家统一目录内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和新冠病毒疫苗货物运输车辆免费便捷通行。全力畅通邮政快递和城乡配送末端“微循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网购医疗物资和生产生活用品需要。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针对大范围疫情感染、恶劣天气、严重拥堵等极端情况,加强应急准备,统筹做好应急状态下医疗物资和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

(四)强化交通物流从业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加强对货车司机、快递员、船员的生活保障,出现滞留的,为其提供必要的饮水、用餐、如厕等基本生活服务和基本医疗救助服务,坚决避免由于服务保障不到位造成交通物流从业人员生活困难。高速公路和水上服务区确需关闭部分区域的,要保证加油、如厕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正常运转。严禁随意暂停或拒绝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保障国际海上物流供应链畅通和船员合法权益。

四、科学精准做好春运疫情防控

(一)持续优化落实春运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并落实春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指南。各地要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认真实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快递领域疫情防控政策,持续做好客运站、公路服务区等窗口单位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工作。有条件的公路服务区,可设置车辆停放和司乘人员休息专区,为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群众提供饮水、如厕、休息等服务。

(二)严格做好从业人员防护。督促落实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快递等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有关防控要求,切实保障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品供应,督促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组织交通运输一线从业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实行症状管理。从业人员要尽可能减少社会面接触,倡导“两点一线”生活,落实涉疫报告要求,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必要时可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原则上不安排出现发热等症状的人员从事运输活动;对出现症状已超过7天或者症状消失的,可在严格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恢复相关从业人员工作,其中对驾驶员上岗要坚持从严审慎原则,确保身体状况胜任安全行车要求。

(三)加强乘客健康理性出行宣传引导。各地要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公众在春运期间理性出行、错峰出行;引导公众持续提高防护意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人员,要健康理性出行,降低自身及家人感染风险。引导春运期间出行人员加强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旅行途中全程佩戴口罩、主动减少聚集,坚持勤洗手、咳嗽礼仪、保持人际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各地要完善重点枢纽场站从业人员突发规模性疫情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有针对性开展应急处置演练。交通运输经营服务单位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工作场所不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隔离。出现突发规模性疫情时,依据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科学实施应急处置,并及时启用关键岗位预备队,及时调度投用储备力量,确保春运期间重点枢纽场站不关停、重要运输通道和线路服务不中断、重点物资运输不断链。

五、切实强化春运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

(一)强化春运安全生产准备。加强思想准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考虑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具长期停运或低频运行、驾驶员技能生疏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高度重视春运期间恶劣天气和客流大规模增长对运输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全方位、全链条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加强设施设备准备,指导运输企业全面开展设施设备状况摸底排查,加强设施设备能力建设,最大限度提升保障能力;指导督促运输企业对所有投入春运的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全面开展检查维护,坚决杜绝运输工具和设施带“病”运行;提前开展公路养护检查和公路灾害治理,及时排查整治公路安全隐患。加强人员准备,对所有投入春运的驾驶员全面开展安全培训,重点提升防御性驾驶技能、恶劣天气及突发情况应急处置技能。

(二)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各地要按照“三管三必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要针对运输设施设备和人员长期低负荷运行的实际,针对大客流的新要求,针对疫情防控的新挑战,强化事前预防预警,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围绕“两客一危”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四类重点船舶、“六区一线”水域、重点通航建筑物、公路网运行、港口客运和危险货物作业、高铁和旅客列车、民用航空器和运输机场、邮政快递等重点领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确保重大风险管控到位、安全隐患整改到位,防止风险和隐患演变成事故。要强化安全执法,加大惩戒力度,对非法营运、“三超一疲劳”等重大问题隐患,依法依规处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连续发生。

(三)防范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各地要建立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有效防范低温寒潮、雨雪冰冻等极端恶劣天气对春运工作的不利影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时该停就停、该关就关,坚决杜绝涉险运输、冒险作业。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枢纽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或突发情况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妥善做好道路铲冰除雪、抢通保通、通行管控、车辆分流引导与人员疏散等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

(四)防范从业人员大面积感染。各地要指导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每日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必要时可对驾驶员等一线从业人员实施“两点一线”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加强对已感染从业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医疗救助,帮助其早日康复和返岗。重要物流园区、客运枢纽、重点客货运输企业建立实施一线从业人员轮岗备岗制度,发生从业人员大面积感染时实施轮转,确保人员接替有序、服务不断不乱。对不与社会面接触的感染者,若身体条件允许,可实行封闭运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

(五)提高春运应急处置水平。各地要针对极端恶劣天气、局部聚集性疫情、局部超大客流、重特大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等因素交织叠加对综合运输春运带来的影响,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应对,从最坏处着想,做最充分准备,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充实应急保障力量,加强应急运力、应急人员、应急物资等各方面的储备,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监测预警和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春运运输组织和服务保障

(一)加强春运客流形势动态研判。各地要统筹考虑春节假期特点、防控措施优化、人员大量流动、出行结构调整、社会公众预期和出行心理变化等新形势,准确把握春运探亲流、务工流、旅游流、学生流等呈现的新特点,动态研判不同群体、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客流发展趋势,深入分析、科学谋划,强化引导、分类应对、精准施策。

(二)全力做好运输组织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综合运输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进一步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共享和运力对接,强化铁路、民航干线运输、重点水域水路运输服务和保障,加强道路客运、城市客运与干线运输服务的衔接,协同做好应对客流大幅增长运输组织工作。指导客运企业加强运力储备,保持从业人员状态良好,密切监测客流变化,科学安排班次计划,强化重点时段、热点区域运输组织,动态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要保持运输组织弹性,遇突发大客流时,可通过加密班(航)次、开行加班车、大站快车等方式,提高旅客运输能力和效率,必要时通过跨区域运力调配、增开专线等方式疏解大客流。

(三)精细做好运输服务工作。各地要针对春运期间客流大幅增长情况,指导客运场站持续改善售票服务,及时增开售票窗口、自助终端和安检通道,积极推广应用线上购票、电子客票、自助验票等服务,扩大无纸化、无接触服务范围。持续改善安检服务,加快推进铁路、民航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切实提升旅客换乘效率。持续改善候车服务,确保候车(船、机)室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加强口罩、发热药品等防疫物资储备。持续改善登乘服务,为有需要的旅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轮椅预约、上下车帮扶等服务,保障登乘顺畅有序。因政策调整或运输企业原因导致不能提供运输服务的,运输企业应当为乘客免费退票,或统筹解决乘客出行问题。落实好春节假期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加强收费站通行管理,强化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运行监测和异常情况处置,避免收费站长时间长距离排队拥堵。加大高速公路救援力量配备,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时快速处置,及时清理现场,尽早恢复交通。加强服务区停车管理和秩序维护,严防车辆倒灌主线引发事故。

(四)更好满足重点群体出行需求。各地要积极帮扶老幼病残孕等群体,提供票务协助、候车引导、行李搬运、健康咨询等温馨服务,强化行程中关心关爱。依法依规落实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三属”、儿童等重点旅客乘车优待政策,提供优先购票(值机)、安检、登乘服务,符合条件的享受客票优惠。组织实施好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五)持续推进企业纾困解难。各地要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政策,深入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社保缓缴、融资担保、免征公共交通服务增值税、免征客运场站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发挥好中央农村客运补贴、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等资金作用,鼓励地方配套或延续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回应交通运输经营者诉求和社会关切,确保行业持续稳定运行。

(六)加大执法监督和服务力度。各地要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依法从严查处春运期间非法营运、货车和农用车非法载人、客车违规异地经营、脱离动态监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客运场站、公路服务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监督检查,畅通12328等服务热线投诉举报渠道,依法从严查处春运期间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旅客合法权益。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积极帮助乘客和司乘人员排忧解难,持续改善春运出行体验。

七、全面加强春运工作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春运工作专班,交通运输部为组长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为副组长单位,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国家铁路集团为成员单位。交通运输部建立春运调度指挥人员预备队制度,对预备队实行封闭管理。各省(区、市)要在省级疫情防控领导机构下成立春运工作专班,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加强统一调度督导,畅通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疾控、应急管理、气象、社区等多部门、多单位协作机制,提升多领域协同管理服务效能,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二)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统筹部署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综合运输春运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开展春运工作演练。要压紧压实属地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春运工作专班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的重要作用,主动谋划、各司其职,积极担当、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综合运输春运工作。

(三)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各地春运工作专班要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综合运用定期调度、督办转办、一事一协调等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及时共享疫情发展态势、天气预报、弹性休假与错峰放假、高校学生避峰开学、景区预约错峰接待、客流运行和运输组织等相关信息,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各省级春运工作专班要及时向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报送有关信息。

(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发布、专家解读、典型事例宣传等方式,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引导公众理性错峰出行,加强个人防护。要统筹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充分发挥“车、船、机、路、港、站”等综合运输春运服务保障窗口作用,及时发布出行服务信息。要大力宣传一线干部职工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真情服务,交通运输企业全力保障公众出行和重点物资运输的感人事迹,努力营造综合运输春运工作的良好氛围。

何时能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国家卫健委最新回应!

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
米锋表示,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要求,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是否会延续中秋国庆前后的防控政策?国家疾控局回应
10月13日,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秋、国庆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部署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强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如倡导广大群众安全有序出行、推广落地检、重点场所和机构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等措施。国家卫健委将组织评估这些措施对尽早发现、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的作用,下一步,将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在评估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持续完善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疾控局:各地要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
雷正龙表示,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资料图)
从地方来看,雷正龙表示,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点散发。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地落实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措施,派出工作组强化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山西、西藏等地疫情防控力量。雷正龙强调,各地要压实“四方责任”,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科学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动态清零”是我国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总原则,也是我们新冠防控的总方针,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面,中国本土出现了300多起由境外输入导致本地发生的疫情,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所以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吴尊友介绍,传染病从高流行地区向低流行地区蔓延扩散,就像水从高位向低位流动一样,它是传染病传播扩散的一种自然规律,发生在武汉的疫情被控制以后,我国主要是境外输入造成本地的疫情传播扩散,所以我国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实践证明这个总策略是科学的,是有效的。
还需要多久能够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梁万年回应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并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来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最终疫情彻底结束或者我们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这种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我们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这几个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有几项工作是需要进一步做的。
一是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坚持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是非常重要的,抓住这个“窗口期”,我们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信心可能比黄金更为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我们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三是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比如防止医院资源被挤兑,怎么在规模性疫情下能够快速进行管控和一些防护用具的供给。
四是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简便使用的药物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现在在药物上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
六是强调快速、精准,强调防止“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的现象。
如果这些综合起来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个人有必要做新冠抗体检测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做新冠抗体检查。

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是检测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的免疫球蛋白。

目前,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每次收费35元。很多人对这种检测持有怀疑态度,并且担心,会不会像查核酸一样被迫检测?

其实,抗体检测不属于强制行为,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下体内的抗体水平,可以进行自费检测。但对于部分人群,专家建议进行检测更好。

咱们先说一下抗体检测的意义。

新冠感染之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水平的高低,对于预防新冠的再次感染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咱们春节前大范围的感染,大家都获得了这种抗体,因此,春节期间,很少再有感染的情况。这种抗体的获得属于被动免疫icon,也就是不情愿地被感染产生了抗体。

另外,接种新冠疫苗同样是为了产生抗体,来预防新冠的感染。这种抗体的产生属于主动免疫。也就是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先注射疫苗,让体内产生对抗新冠感染的能力。

新冠抗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较短,根据目前研究资料显示,无论是新冠感染还是接种疫苗获得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只有3-6个月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衰减明显。也就是说,咱们检测出来的抗体水平各不相同,如果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较早,体内存在的抗体就会较低,就更容易发生感染。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种抗体具有针对性,通俗地讲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针对原始毒株的抗体对现在的奥密克戎效果就很差,现在体内的抗体也很难对抗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毒株,对奥密克戎XBB和CH.1.1等效果也很有限。因为,新的突变毒株具有超强的免疫逃逸性。

因此,得出结论,即使检查现有的抗体水平再高,对于预防未来变异毒株的感染,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检测意义并不是很大。

何况,现在检测的抗体滴度,并不代表将来一定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衰减会越来越快。

如果非要检测,建议以下人群可以检测:

  1. 是早期感染或者疫苗接种时间较长的人群。这类人群体内抗体水平可能已经较低,可以为下一步疫苗接种提供依据。
  2. 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于有基础性疾病,存在免疫缺陷等人群,免疫力明显低下,如果检测抗体水平也很低,就需要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增强特异性抗体保护,并且要加强这部分人群的管理,加强防护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3. 是高危人群。比如医护人员等,长期暴露机会较多,容易感染,加强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检测,指导疫苗接种,提升特异性抗体水平

国家防控政策近期会调整吗?官方权威回应

11月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四早”,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
要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对于典型案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加大通报和曝光力度。

近期,一些地方调整了防控措施,比如有的铁路段已经不再查验旅客的核酸证明,还有的省只要绿码就可以全省通行,还有些地方明确了核酸检测即将自费,这些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的防控政策近期要有所调整?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措施,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实践证明,我们关于疫情防控策略和一系列战略举措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当前,国际疫情迎来新的冬季疫情流行季,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趋势明显,叠加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在总结各地疫情防控实践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根据病毒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的变化,不断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之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开通了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请问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整改、解决情况如何?
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二级巡视员妥佳:我们对于近期群众的一些反映进行了梳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于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黑龙江省大庆市、山西省太原市这类投诉较多。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郑州市这类投诉较多。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群范围,广东省深圳市这类投诉较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群众的投诉工作,每日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发现除了违反“九不准”规定之外,一些地方处置疫情存在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新的表现形式。一是隔离场所收费。如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南充市。二是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如河南省郑州市。此外,舆情监测发现个别地区以赋码弹窗的形式限制人员出行。对于以上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并同时进行整治。
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严重违背了科学精准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决果断、科学精准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清理和制止各种形式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行为,有关部门将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不落实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近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新增感染者比较多,广东、河南等地的疫情也备受社会关注,从全国范围看疫情发展形势如何?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近日,全国每日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波动上升,疫情继续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形势严峻复杂,受奥密克戎进化分支传播能力强、隐匿传播的影响,跨省跨区疫情增多,多地新旧疫情叠加交织,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郑州、福州、兰州等省会城市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局部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弹。
目前,新疆、内蒙古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广东、福建、黑龙江、河北、河南局部暴发疫情正在逐步趋稳,其他省份的疫情多点散发,全国疫情总体可控。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持续面临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秋冬季流感等季节性疾病高发的多重压力,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风险依然存在,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疫情叠加的可能。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将继续指导各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以快制快,持续强化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处置。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频发,我们同时关注到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学校因为疫情“封校”,请问如何指导高等学校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最大限度保障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今年秋季学期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总方针和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因时因势动态调整优化高校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目前,高校疫情总体平稳可控,校园环境总体安全有序。
11月3日,教育部刚刚再次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明确当前科学精准防控校园疫情的总体要求:既要防止防控不力、放松懈怠,导致校园疫情输入;更要防止防疫过度、“层层加码”,影响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全面科学精准防控基础上,重点在五个方面调整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第一,科学实施常态防控。不增不减落实第九版国家疫情防控方案和高校第六版新冠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严防校园疫情扩散,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安全,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水平,校园管理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第二,动态调整教育教学。精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动态合理做好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动态有序转换。在没有疫情时,尽可能保障线下教学;在出现疫情确需线上教学时,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影响。
第三,不断优化校园服务。统筹落实疫情防控和校园服务保障。切实保证校园生活物资、防疫物资和教学物资的供应;重点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规范校园商品价格,全面优化教学、科研、锻炼、住宿、就医、快递等各项校园管理服务,营造良好舒心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四,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畅通师生诉求反映通道,健全问题解决反馈机制。鼓励学校“接诉即办”,高度重视、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引导师生树牢伟大抗疫精神,理解、配合和支持学校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第五,系统提升应急能力。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要求,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强化应急保障机制建设,提高学校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坚持联防联控,落实四方责任,学校继续争取属地有关部门在物资、政策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先保障和倾斜支持,一旦发生校园疫情,学校在属地有关部门支持下,以快制快控制疫情,精准研判、快封快解,有序转入校园常态防控状态,恢复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秋冬季节流感高发,请问该如何区分新冠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遇到发热等情况该怎么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新冠病毒感染、感冒和流感都属于呼吸道的病毒性疾病,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多区别,有共性的,也有差别。
首先,病原上来看。普通感冒是由定植的一些病毒,如鼻病毒;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新冠是新冠病毒。第二,从传染性来看。感冒是没有传染性的,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在上呼吸道定植的一些病毒复制以后导致症状。流感和新冠都具有传染性,新冠的传染性明显高于流感。第三,从感染部位来看,普通感冒一般在上呼吸道,一般不会导致肺炎,流感大部分也在上呼吸道,极个别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可能会累及到肺脏。但新冠可导致肺炎,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可以诱发一系列基础病的加重,这是新冠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第四,从发生季节来看。感冒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因为抵抗力下降就可以出现局部的病毒繁殖导致症状,流感主要是秋冬季为主,新冠病毒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秋冬季将是高发季节,因为户内活动多了,空气不流通。再有,从临床表现上看,感冒比较轻,一般有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流鼻涕、鼻塞,个别的会有一些低热,很少有高热的。而流感常常是有全身的症状,头疼、发热、咽喉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等。新冠病毒感染后可出现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嗅觉、味觉下降等,还可能诱发基础病的加重,尤其是老年人。第五,治疗方面,普通感冒不治疗,本身自限,一般1-3天就好了,抵抗力好的时候就过去了,我们常常嘱咐病人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流感是有特效药,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少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新冠目前也有抗病毒药,所以对新冠治疗更要积极,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要早期进行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包括抗病毒治疗、氧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总之,新冠疫情之下,这三种疾病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强调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一定到医院看病,甄别排查是新冠还是流感,是流感的话针对性治疗,是新冠不单纯是抗病毒治疗早期干预的问题,还要隔离,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重症,包括基础病加重的风险。

国家疾控局: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坚决反对两种倾向
持续整治“层层加码”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各地正在迅速贯彻落实,细化执行方案,开展政策培训,加强社会动员,结合自身实际,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一些地方也在及时纠正与第九版方案和二十条措施不相符的做法,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米锋介绍,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完整、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防控工作的部署举措,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后只对密接人员集中隔离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绍,今后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只有密接需集中隔离,及时准确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密接的密接带来的疫情风险。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在取消对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防控措施要求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高了

资料图:气膜方舱内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工作。张浪 摄
无社会面感染者
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沈洪兵表示,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传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三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后间隔三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颁布后
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
沈洪兵介绍,11月11日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发布后,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日的3309条已下降至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39%
对近日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目前,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时纠正违反“九不准”等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纠正“一封了之”“扩大赋码”等简单粗暴做法,有效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截至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成效显著。
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
可免查核酸证明
沈洪兵介绍,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要严格落实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二是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要求。
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时,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三是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
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家卫健委要求
加强方舱医院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
一是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
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充足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
二是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启用,用于收治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
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网站名标签: 其他法律未分类经济传染科法律 上一篇:看香港警匪片的时候,一些贩毒匪总会用手指取一些毒品放到牙齿旁,然后说是A货,关于毒品的分类,是怎么分的?日常所见的毒品又有何种品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