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医院肿瘤科的一个病人送到了ICU,结果当然是死了。家属不准备后事,集体来讨个说法,真的想说很可笑,无理取闹。院办派了人给他们安抚情绪,没有一个听的,还变本加厉。因为他们进不去ICU,就在离它最近的泌尿外科驻扎了,在泌外的医生办公室烧纸点香磕头哭喊吃饭睡觉煮面条谈天说地,凡是泌外讲道理说话的人都被推出了办公室,还有辱骂。呆了三天,泌外的交班和工作都挤在护士长办公室和主任办公室,连病程都不敢进办公室写,他们烧纸的味道蔓延整个楼道甚至是病房。
第三天早上,主任特意叫了全科所有的男医生,实习生,先派一个面相温和的医生再和这些人沟通,被他们用一个喝水的杯子扔了过来擦过眉边赶出了办公室。于是医生们脱了白大褂抱着病历夹进了医生办公室。主任大喊一声“交班”,他先带头拿起病历夹就拍向闹的最凶的一个年轻人的背,医生和家属扭打到了一起,家属中的女眷哭着跑出来喊“医生打人了”。
楼道里这几天坐着所谓保护医生的警察来了带走了主任和家属中领头的。下午医院派人把主任接了回来。泌外又恢复了日常工作,打扫的干干净净像是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家属也不要赔了也不要说法了。主任说,脱了白大褂,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我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为了维护我们的权益采取特殊手段“以爆制爆”,为什么我们要一直沉默?当然这种事情毕竟不是什么好事,从心底来说,我们全院都是很振奋的。
日前,被媒体曝出的山东泰安宁阳县所谓“医生被刀架脖子胁迫抢救”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持刀威胁、殴打辱骂、伤医杀医等,近段时间以来,类似事件屡次发生。记者采访发现,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让不少医护人员对自身的安全感到担忧,一些医生甚至说自己害怕上班。
医闹,也便是指受到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甚至进行打架斗殴的行为。
当权力、利益不均衡落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社会矛盾。中国特殊的以药养医制度加大了医生的道德风险,民众的科学素养不高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分歧,这些都提高了医闹的可能性,但并非关键因素。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了“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医疗机构不得赔钱息事”“滋事扰序人员违法行为未得到制止之前,公安机关不得进行案件调解”等多项措施。去年底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更将“医闹”入刑,首要分子最高可判7年。
我不否认医学界是有蛀虫,但是那只是极个别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医生还是很尽职的,但是媒体向来热衷于报道负面新闻,甚至歪曲事实,却对积极向上,医生美德的事很少关注。
医生与患者,是可以很好的友好相处的,医生与患者,不是对立面的。医生心系患者,患者相信医生,旁观者理性看待医患关系。因此,我坚信医闹会越来越少的。
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并从中牟利的行为。医闹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 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内滞留等等。医闹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努力寻找“商机”,采取伙同患者家属扰乱医院就诊次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这就是新出现的职业“医闹一族”。
2006年7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就“医闹”行为发表评论说,“医闹”是一种违法行为。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明确警方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医闹等予以处罚,乃至追究刑责。
医闹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我国医务人员的直接或间接大量流失,并产生十分严重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我国医务事业的发展。
“医闹”之所以成为一种职业的直接原因,大概是缘于医患矛盾中双方博弈能力的不均等。出现争执后患者常处于非常弱势的境地: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对称,患者虽感觉治疗有问题,但很难掌握证据,医院永远处于主动方;另一方面是患者面对的常常不是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而是 一家财大气粗的医院,难以进行平等的对话;还有,虽然有看似中立的医疗仲裁委员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医学会等等,可由于利益关系,这些部门与医院走得非常近,很难作出公正的裁决。而且即使作出赔偿的决定,往往数额也非常之少。很显然,当在正当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救济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讨说法”途径。如此,“帮患者讨说法”的医闹职业应运而生。
除了这个原因外,“医闹”职业中似乎还带着一种患者与医院在关系对立中互相伤害的意味。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利益,利用医托、医药代表等中介,抬高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加剧了看病难——当患者在就医中感觉受到医院伤害后,反过来又会撕破脸皮不惜使用“中介”,以纠集“医闹”的方式对医院进行伤害,在宣泄性的“医闹”中获得一种心理补偿。从“医托”到“医闹”,其中隐含着一种冤冤相报、非理性的医患互相伤害。
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和医生不要为利用医托、医药代表这些“中介”获得那点利润而庆幸,医方能利用中介牟利,医患关系在“中介”的隔离中被破坏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介同样会被患者所利用。当然,患者并不会从“医闹”中获得什么利益,医院的赔偿最终还会转嫁到其他患者的医疗成本中,医患矛盾只会在“利用中介”的互相伤害中日益加剧。
应该说,“医闹一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提醒我们的医疗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生忍痛给病人做手术那是作为医生的责任,但是有些人就是为了索取医院的赔款所以才医闹的。
在一场长达16个小时的心脏急诊手术中,一位医生突发肾结石,他强忍着绞痛坚持完成手术最后的步骤,随后疼得倒地不起。谈及当时的坚持,朱医生说:“手术台上病人的安危是最重要的。”
朱医生强忍着绞痛完成手术最后的步骤,直至病人安返监护室。此时,他已经疼得坐在地上蜷缩成一团,眉头紧皱,汗如雨下,同事们将他紧急送往监护室,注射三针止疼针,做腹部超声,检查出是肾结石。
医护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他们基本得不到正常休息,有调查显示,近半数医生每周至少要上一个夜班,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医闹是医疗纠纷主体之间未能达成共识,而其中一方或多方为获取令本方信服并愿意服从或接受的判定或协商条款,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导致另一方或多方造成损伤、损失或负面影响,造成恶劣后果的一种负面社会现象。
搞医闹的病人往往穷苦,从富有的医院上扒赔款。半数医闹背后站着有资金支持的职业医闹团体,它们煽动病人起来闹,提供人手,逼迫医院赔款,并从中获取利益。无论对医生还是其他患者都带来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医生受到迫害,没有人再愿意做医生,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因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6月15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人民医院李庄医疗区发生一起大规模医闹事件。惠民县人民医院的正常秩序受到干扰,参与医闹人员在医院内摆放花圈、设置灵堂,在重症监护室内烧纸钱,甚至用大卡车堵在医院大门前。事件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介入。
现在社会,“医闹”频繁发生,那么医生和医院如何面对“医闹”?
“医闹”,当然是一种“不法”,当然应该加以治理;但“不法”的背后,除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之外,更有诸多社会矛盾的交织。而应对“医闹”,医生和医院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作为医生,首先是讲“医德”——不收红包,不拿回扣;再是讲医术——尽可能地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在这个前提之下,一旦发生“医闹”,医生应尽可能保护自己,以免“正面冲突”;而医疗过程中,若有过失,该道歉的道歉,该承担责任的承担责任;若无过失,据理力争,并请求医院和司法机关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予以保护。这其间,调整好心态,“千不该,万不该”走“自杀之路”。
作为医院,“下跪+私了”,“医闹”只能会“越医越闹”;正确的态度:
一者,加强医院保安工作,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者,一旦发生“医闹”,立即请公安部门介入并加以制止;
三者,走“调解之路”,走“司法之路”,堂堂正正“走大门”;
四者,若有医护人员受到伤害,尽可能做好保护、安抚工作,并及时对其加以“心理治疗”,以妨“次生伤害”的发生;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五者”——医院不可给医生下达“承包指标”,更不能允许医生“滥检查,滥用药”;立医之道,贵在“医”而不在“药”,立院之道,贵在科学管理,而不在“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