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攀登者来说,征战高峰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当一座座大山匍匐在他们脚下的时候,一股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而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自然成为了无数攀登者的挑战对象。然而,攀登珠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实现当初的豪言壮志?不过,现实虽然残酷,但梦想总是要有的,双腿截肢的马克·英格利斯,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2006年,新西兰残疾登山家马克·英格利斯,依靠一双假肢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者。一般来说,像这种励志人物,肯定会成为各大媒体版面的头条,但英格利斯却是一个例外。当年,英格利斯随着队友攀登到珠峰的8534米处时,意外遇到了处于危难之际的英国登山家戴维·夏普,但他却选择视而不见,继续向前行进。最后,英格利斯登上了峰顶,而夏普却死了。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唾骂英格利斯冷血无情,见死不救,简直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然而,英格利斯却表示十分无奈,他尚未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却不得不先还原事情的真相。5月15日,英格利斯好不容易拖着假肢跟上了队友的步伐,来到了氧气稀缺,气温低至零下30℃,一直有着“死亡地带”之称的8534米处。不过英格利斯一行人却意外发现,因缺氧昏迷的戴维·夏普正躺在一块岩石后面,而且他显然已经不行了。
英格利斯回忆,他曾将自己的氧气瓶给夏普吸,同时又通过卫星电话向探险经纪人征求意见,但是对方却严肃表示,救夏普下山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他们想一起陪着夏普一起死在山上。一个结果是一起死,一个结果是死一个,英格利斯一行人经讨论之后决定:放弃夏普,继续登顶。事实上,路过夏普身边的登山家,不止英格利斯几个人,从他缺氧被困到慢慢冻死,至少有40人对他选择视而不见。
夏普是2006年丧命珠峰的第11名登山者,在此之前,他已经先英格利斯一步登上珠峰,只是因为他没有聘请当地向导,也没有携带足够的氧气瓶,所以导致他在下山过程中迷了路,从而耗光了氧气,最终活活冻死在岩石后方。在他死后,几个好心的登山者将他的尸体转移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洞,将他和其他登山遇难者的遗骸摆在一起,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事后,包括英格利斯在内的40余名登山者遭到舆论的谴责,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称他们见死不救的行为十分可耻,因为对生命的漠视,才是对荣誉的最大羞辱。不过,当人们冷静下来之后,却认为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很少有人能重视“道德”,而且他们很多时候不是不重视,而是无法重视,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1996年的珠峰山难,同样发生了类似事件。
1996年5月10日,6名印度登山者从珠峰8300米处的突击营地出发,准备一举登顶。但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恶劣天气,其中3名登山者见状不妙,火速选择撤退,可是剩下3名登山者却坚持不走。结果次日凌晨6点时,2个日本登山者意外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印度人,他们浑身冻疮、正在神志不清地呻吟。然而,他们却未曾想过施以援手,在距离遇难者50米远的地方,日本登山者甚至还慢悠悠地更换了一次氧气,随后继续登山。
下山后,其中一位日本登山者重川英介解释说:我们已经累得无力帮助他人了,在海拔8000米的山峰上,是无法顾及道德的。关于英格利斯见死不救这件事,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果断放弃登山,想尽办法救助伤员;第二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继续登山。其实很多时候,谁是谁非真的说不好,即使有的事情看起来很残忍,但却不得不做。况且身为一个有独立思维的正常人,既然选择登顶珠峰,一定要有牺牲的觉悟。大家认为,英格利斯的做法错了么?
鲁迅曾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也许,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希望。
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位失去双腿的舞蹈美女——廖智。她是一名幸存者,但同时也是最痛苦的伤疤,23岁的她失去了双腿、女儿、家庭,婚姻的痛苦竟然比灾难来得还要更猛烈。百般痛苦之下,她却找到了更好的人生?
也许,经历过生死的人,比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她们是世界的幸存者,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失去双腿的廖智,只能依靠一双义肢走路,她并不想回避自己身体上的残缺,这是困难留下来的印记,她不想掩盖。因为都经历过生死了,怎会怕身体上的残缺呢?她的言语中,都不是痛苦和抱怨,而是“那场地震让我重生了”。
2013年,雅安地震时,她主动承担了一名志愿者的工作,戴着假肢给需要帮助的人,送粮、送衣、搭帐篷等等,在救灾的72小时中,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中央电视台柴静专门采访了她“有那么多专业的救灾人员,你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去呢?”廖智回答到:“我没想那么多,只是感觉自己个子小,比较灵巧,又有被救经验,所以我可以往洞里钻”。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但她却深知,微薄的力量也许能救一个人,就像她被救出来一样。2008年5月12日,廖智被卡在了废墟中,相关的救护人员都进不去,是一名小个子男孩,钻进那个洞里将她救了出来,所以才有了担任志愿者的那一幕。廖智经历过地震,她明白绝望的心情,虽说自己不是专业的,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也想为他们贡献一份力量。
小动物在人们的眼中,难道不是很弱小的吗?就像人在大地球上一样,也同样是弱小的物种。在灾害面前,我们更加显得无助,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现实很残酷,不论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只要意志力足够强大,我们是可以战胜的。毕竟活下来才是唯一的希望,生命只有一次,是多么可贵且不易。
廖智说:“我在废墟下埋了近30个小时,我的婆婆、女儿都走了,我也不想活了。”
她曾想过轻生,毕竟自己失去了太多,但仔细想想这条命,是别人不辞辛苦救下来的,她更加要好好活着。灾害来临之前,她是一名舞蹈老师,拥有着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有丈夫、有孩子、有事业,想想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幕。
对于过去的她来说,婚姻其实也不是那么幸福,夫妻感情也出现了裂痕。当时选择他的时候,是懵懂无知的年纪,就算父母极力反对,还是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嫁了。日子总是要自己过得,尤其是在地震后,前夫丢下她在废墟下独自离去,还告诉她:“你知道吗?我这么做是为了让你更坚强”。她听着前夫说的,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但同时也让她学会了坚强。
她表示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灾难,就感觉非常遥远,哪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想到,那一幕真的来临了,才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场可怕的灾难。她想保护自己的女儿,还有婆婆,但那是仅凭一人之力就能挽救回来的吗?答案是,否。残酷的事实,她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这场生死体验,不仅失去了幼女还要承受截肢的痛苦,她没有放弃对生的希望。
经过26个小时,她终于被救了出来,送到医院后,由于没有家人的陪伴,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她回想起那段经历:“我自己在截肢手术上签了字,手术是在半麻下进行的,做了一夜,第二天爸爸找到我时,我躺在地上,腿已经没了。”她最愧对的就是父亲,曾因不懂事,追求爱情与家人闹翻了,但父亲从未停止寻找她……
她曾说过:“我的生命里面已经不剩下什么可以被我挥霍的,所以我必须珍惜每一天,我必须把握好每一天。”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没有双腿怎么支撑跳舞呢?尽管失去了美丽的双腿,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治疗期间,她一直幻想着自己重返舞台的样子,保持着自信的状态,还想再努力一把,命运就算不公,也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在做完截肢手术的两个月后,她果断选择了跳舞,但哪有那么容易?跳舞的第二天,又二次截肢,因为刚开始时,廖智住在帐篷中,不幸的是,那天还下着大雨,水不小心漏了进去,伤口就受到了感染。何必这样坚强呢?完全可以大哭一顿的,完全可以不用再跳舞的,完全可以开始新的生活,这么美丽的人,当然值得更好的。
虽说她身残了,但也得考虑活下去,唯一的就是没有金钱,就算有积蓄,总有一天会吃完老本的。她想的是登台演出,还在医院认识了很多志愿者,但刚装好假肢,肯定是不习惯的。廖智表示,起初用假肢走路时,会疼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恨不得将假肢烧掉,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但又觉得不能这样自暴自弃,就开始一遍又一遍练习,终于会成功的。
她的故事,被很多人知晓,甚至还有人愿意帮助她,邀请她去演出。在表演《鼓舞》的时候,她半跪在一个鼓上,双手还敲鼓,那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表面看上去很残忍,但实则是与命运对抗的那股劲。她的舞蹈尽管没有双腿,但仍旧是那么的美丽,身在黑暗,心却向阳,这样的人太值得我们敬佩了。
作为一个女人,她不仅是父母的女儿,更是丈夫的媳妇,但当时,那个男人已经依靠不住了,她想起他丢下自己一个人,不是恨,而是那种绝望。对那段婚姻,也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了,就与前夫分开了。命运都没有将她打倒,更何况这段婚姻呢?她在自己的领域风生水起,2014年,还出演了《深情约定》中的女主角,而那部剧,也像极了她的前半生。
廖智回想起来,她自己发自内心地觉得,要感谢前夫,的确是前夫的离开让她变得更坚强。廖智说:“如果丈夫在,我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我”。
12年过去了,廖智靠着跳舞涅槃重生,她的坚强激励了很多人,不管路上有多艰难,都要咬着牙走下去,因为目标就是在你的眼前。6年前,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用假肢邂逅了自己的爱情,重新收获了婚姻,收获了幸福,也开始了新的生活,祝愿她能一直幸福下去。
她曾对所有人说过:“我希望用我独特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我相信这是上天让我活下来的目的!”你记忆中的廖智,是什么样子的?
2018年5月14日,中国登山家夏伯渝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但他并非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早在2006年,新西兰一位名叫马克·英格利斯的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就已经做出过带假肢登顶的壮举,这一成就在当时为全世界所瞩目。
马克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极限登山运动,那时候他还有一双健康的、完整的双腿。直到1982年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时,马克和同伴遭遇了暴风雪袭击,被困在冰洞中两周之久,冰雪让他的双腿坏死,只能接受截肢手术。
尽管失去了双腿,但马克仍未放弃对于登山的热爱,他装上了义肢,并于2004年开始冲击珠峰。2006年5月15日,马克和他的团队成功登上了珠峰峰顶,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世界纪录,但随之如潮水般涌来的除了夸赞声,还夹杂了无休无止的谩骂与斥责。
一切只因一个在同一天丧生于珠峰风雪中的登山人——戴维·夏普。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百年间共有4000多人先后攀登珠峰,其中300多人永远留在了山上,他们没法被埋葬,没法被搬下山,只能年复一年地保持着死去时的姿势,成为后来者显著的路标。珠峰上绿靴子、睡美人、休息者等等,都是极为有名的珠峰遇难者。
夏普就是那位“休息者”,他在攀登珠峰时年仅34岁,在马克登顶的前一天,他就已经独自攀上了峰顶,然而在下撤至8534米处时,他的氧气耗尽,无法再移动。这在珠峰上相当于对登山者判下死刑,夏普只能蜷缩在岩石后面,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其实当天一共有40多名登山者从夏普身边经过,但他最终还是死去了,登山者们有的发现了他,但是无能为力,有的则根本没有注意到他。马克的队伍在冲击峰顶时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夏普,当时他已经因为寒冷和缺氧而意识模糊,马克和队友们立即将氧气瓶给夏普吸氧,但不过是杯水车薪。
马克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在8534米的高度,我们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拯救别人活下来。他当时处在非常糟糕的临死状态中,我们曾经讨论该如何救他,放弃他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无法帮助他,他没有氧气,没有合适的手套抵御酷寒。”
最终,马克和队友还是作出了艰难的决定,他们抛下了夏普,继续冲击峰顶。也就是这个决定,让马克在接下来的3年里遭受了无数的谩骂,其实当时抛下夏普的人有很多,只是马克的名气最大,所以也承受了最多的攻击。
其实在珠峰之上,要救援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人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夏普的母亲琳达深知这一点,所以即使悲痛万分,她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人,而是表示:“在那种情况下,你的责任是拯救自己,而不是试图拯救别人。”
谴责者们则是觉得马克等人“见死不救”的行为太过冷血,第一个成功登上珠峰的登山者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愤怒地说:“当一个人遇到危险和困境时,我们只是摘下帽子,对他说:‘早上好,再见!’然后就离开了他,这是很可耻的行为。我认为,救助别人是每个人的责任,救助他人的生命远比登上珠穆朗玛峰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