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讨好型人格”一般都是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
“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一般都会以一种“好人”的形象出现,总是一味的迎合别人,贬低自己,表现的非常不自信,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才会觉得肯定自己。这种性格出现有很多因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但是主要还是取决于原生家庭。
一、“讨好型人格”是怎么样的。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极其不自信的表现,凡事都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或者是别人高兴他才会高兴。如果别人对他的行为不肯定,那么就不会继续这样做下去。因为觉得这样,别人才不看低他,嫌弃他,他的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才有有足够的安全感让自己去面对人和事。所以在生活中,他会处处小心,不敢得罪人,总是迎合别人,取悦别人。这种人格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因为每天都要伪装自己。
二、这种人格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家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讨好型人格”?我认为这是跟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有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因为父母要求他们要满足条件,才能够给他们一些关爱或者是奖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种“讨好”性格。孩子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只能通过伪装自己,得到父母肯定。只要父母通过这样方式来肯定孩子,孩子就会屡试不爽,等到成年了,步入社会,也会以这样的人格对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三、其他因素。
当然,这种人格不仅仅取决原生家庭。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上面有提到过是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例如在学校或者社会一个人的身边,全部都是比自己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想办法去讨好别人取悦自己,这样能够立足于这群优秀的人中。总而言之,这种人格不是某个时间段突然形成,是一个长期现状导致。
小时候被教育时候经常被苛责,批评,对比,自卑,孤独,缺爱,缺乏安全感,无主见,好跟随等。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感觉不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别人就会攻击自己,觉得讨好别人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置于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上。内心无主见,所以只好附和他人,从而形成了别人总是对的,自己是搞不定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教育: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