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选择在我自己的床上,继续着我自己的作息时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在大学期间几个人同在一个寝室,就必须要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只要我在他们睡觉期间不发出其他的声音,不打扰其他人的睡眠,那么我就可以继续着我自己的作息了。
一、先适应他们的作息时间,然后彼此尊重。在大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彼此都要适应对方的生活,因为我之前并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相处。我会先强迫自己适应他们的作息时间,如果我可以接受他们的作息时间,那么我会慢慢调整,这样我们一个寝室就会变得非常和谐,也不会因为作息时间的事情发生任何矛盾。但如果无法适应他们的作息时间,那我只能保证我在他们睡觉期间不发出任何声音,不吵到他们,不影响他们睡眠。
二、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吵到别人就好。在大学的时候,大家虽然同处一个寝室,但是每个人回到寝室以后都会各自忙碌各自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会做出很吵的声音,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并且现在大部分的大学宿舍每个人都会安装自己的床帘,在大家交流过后,大家都会把床帘拉上,每个人在床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去休息,只要我们在别人睡觉的时候都发出巨大的声音,不吵到其他人的休息,那这个寝室就会一直和谐。
因为我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我不愿意为了别人的作息改变自己,所以我只会选择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休息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也会尊重我的作息时间。
就像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早睡的人无法理解晚睡的“快乐”,晚起的人也无法理解早起的“乐趣”
有的人习惯早睡,有的人习惯晚睡,好几人的作息想要保持一致太难了,
但要是处理好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会适应和自己不同的人,另一方面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所以,在面对宿舍作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求大同,存小异”。
我们宿舍,就有个学霸,早上总是早早起床去学习,当然,我们那个时候还没醒,你想想,有几个人没有“起床气”的~~
当时,我们刚好学了心理学家托马斯的理论,他的理论里就有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包括:回避方式、竞争方式、迁就方式、合作方式和折中方式。
回避方式:如不涉及自身利益和对方利益,就不宜处理。
竞争方式:设定目标后,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他人利益。
迁就方式:只考虑他人利益,屈从于他人意愿。
合作方式:尽可能满足双方利益,实现双赢。
折中方式:双方均有所让步,达成目标。
我们开会讨论,选择了采用折中方式
比如像题主说的夜猫子室友就可以在晚上睡觉时间戴上耳机玩游戏,不语音
比如我们宿舍早起的室友就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提前收拾好出门要带的东西,尽量轻的起床,起床后带上东西并尽快离开宿舍,早上起床可以打开自己的小台灯,以免打宿舍的大灯影响其他人睡觉
同时,为了更好的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尽量不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我们还买了宿舍床专门用的帘子,遮光效果还是很好的,大家需要的话都可以去试一试
最后,愿大家都度过一段美好的大学生活!
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远亲不如近邻。”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近邻”往往不一定能“先得和睦”,反而因为交往的频繁,同学个性和阅历的差异,造成各种摩擦和冲突。
学生对于寝室矛盾的反映意见,突出地表现在各种各样的零碎小事中:乱扔垃圾、制造噪音、计较小钱、随便吸烟、作息紊乱、言论霸权和亲密过分等等。若自己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
扩展资料:
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所谓“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