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进行双盲临床实验。
很多人以中医讲究辩证治疗,每个人情况不同为由而为中医不进行双盲实验以及不进行治疗效果统计分析辩解。实际上传统中医那么讲究辩证治疗的实际原因是限于古代文明发展的限制中医观测到的实际上疾病的表现(能够被直接观测感知到的症)对病的命名是比较模糊而不具体的,而不是真正的病因,中医的病因很多都往阴阳五行这种很玄的东西上靠了,传统西方医学也有类似的学说比如体液质和四元素学说,但近几百年已经被抛弃了。现代医学(大众说的西医)实际上针对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所以卖保健品的很喜欢说的那句“西医(现代医学)治标,中医治本”这句话值得推敲。
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人不认可中医的疗效,是因为中药没办法通过双盲实验。首先必须承认,中药、中成药现在确实没有办法通过现在的双盲实验。因为这里面有标准的问题,也有条件的问题。J20是科学,但是我们随便在街上找一个人去开J20,就不科学。汽车是科学,但是把柴油加进汽油发动机里,或者把汽油加进柴油发动机里,就不科学。
这两个例子说明科学是有先决条件的。如果把某一个单独的因素提炼出来,而不考虑这个因素存在的环境,哪怕是科学的要素,也会变得不科学。
》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一整套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理论,理论的推理,以及对推理的验证。整个这一套系统构成了科学体系的可证伪性。我们所说的双盲实验是指对一个药物有效作用的验证。在整个科学体系它是属于最后的一部分。同时,科学的每一个分系统也是有严格条件的。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科学。但是我们在a4纸上刻两条缝拿去做干涉实验,就不会有结果。难道我们能够据此说明,光的波动性不存在吗?因为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缝的尺寸以及缝的间隙都和光的波长必须接近。而可见光的波长很短,所以普通人没有办法完成这个实验。一方面,中药有切实可靠的疗效,这是有无数的患者亲身证据的;一方面又无法满足药理学意义上的双盲实验。原因是,目前按照西药标准做的双盲实验,无法达到足够的严格。
》上世纪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公案,可以说明严格检验和不严格检验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量子纠缠的问题:两个处于纠缠态的量子可以在任意距离瞬间传递信息。关于量子纠缠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爱因斯坦代表的一方,他们认为:量子之所以能够产生纠缠,是因为有一种隐含的物理变量在其中起作用。
而另一方,以玻尔为代表的科学家被称作哥本哈根学派,认为量子纠缠代表世界的本质,无需中间有任何关联。究竟是爱因斯坦对还是玻尔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办法判定。后来有个叫贝尔的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判定,量子纠缠之间是否存在隐变量关联的检测。这就是所谓的贝尔不等式检测!
》贝尔不等式检测要在极高的精度和极其严格的条件下操作,才支持玻尔的判定。
在2000年之前,实验的精度是没有办法达到判断玻尔、爱因斯坦关点真伪的程度。即便是现在的手段来做贝尔不等式检测,也不能保证100%判定,而是有一个概率性,只不过这个概率偏向于100%。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来对中药进行双盲检测,中药没办法通过。一方面有人认为中药是药,另外一方面有人认为中药纯粹就是安慰剂,在双方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把实验建立在极其严格的标准前提下。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是极其严格的标准呢?应该达到数学和理论物理意义上的严格。按照中医本身的理论,人体的状态和时间有关联,和外界的气候和天气有关联。按照目前的实验手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能够达到严格判定的条件,相差的实在是太远。
所以中药通不过双盲实验,这个不奇怪。这并不是中药本身的问题,而是目前的检验手段的问题。
》中药的有效性是经过了千锤百炼验证的,否则,这门学问老早就灭掉了。
否定中医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而是从西药传入中国境内就开始了。1912年,发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在北洋政府的默许下,教育部门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建立西医医学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13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
但是中医在各种的打击和压力下一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当然社会上打着中医旗号骗钱的不少,正是因为中药在某些时候有奇效,而且它的最基本理论又高深莫测,所以才会成为某些骗子藏身的地方。假冒伪劣产品所仿冒的都是大牌产品,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大品牌的价值。中医理论是过去的科学,是现在的科学,本质上是未来的科学,时间一到就会真相大白的。
中药不是无法进行双盲实验,而是"不进行双盲实验".这是不同的概念。
因为药品或医疗器械上市,一般是这么一个流程:研发——制造——动物实验——审批——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审批——上市其中的费用高是一方面,一些药物到上市的研发投入,要几个亿美刀了。
中医论文中有很多医生进行了双盲实验。将几百上千的病人分成三组,一组中药随症加减,一组西药,一组安慰剂等。问题就出在随症加减,西医体系认为你变换了药,这个就难通过了。所以双盲很好,但是应该把规则更完善些!
要知道中医讲的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规范化欠佳,名医和庸医悬殊,这个是问题。
但是中医个体化治疗走在了前列。西医近年刚开始关注个体化治疗!
它这里边的理论基础是从现代科学实验系统里边来的,针对的是单一的无机或者有机化合物对于人体机能影响和干预现象的。如果把这个思路放进中医范畴的药理学里边它会面对一个无穷组合的可怕实验体,为什么?
举个例子:广告里说的XX药,8味中药,不说引子的问题,单是8味药,每种草药去做双盲实验和把二味中药混合去做双盲实验就要用数学公式里排列组合那种数量级的次数,何况还有3味药组合C(8,3)=56,4味,5味,6味!什么时候能把这些都实验完了,再把3-3组合4-4组合,5-3组合去做,恐怕我等不到吃这个要治病都已经老死了。
中医不是“个体化治疗”走在了前面,而是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善的症状分类。
换而言之,在目前的体系下,中医很难做出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试验,来证明自己的药物对于某种症状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