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累。
1、医疗资源的“供不应求”。医生劳动强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患者太多。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的情况下,很多病人都喜欢往大医院跑,就连普通感冒也要去三甲医院,导致医生每天看100多个病号是常见的事情。每天那么多病号,能不超负荷工作吗?
2、医院没有足够的保障。在高压力的从医环境下,很多医生就连基本的吃饭和睡眠时间都不能得到保障。有时候一台手术下来十几个小时,还没休息就会有另一台手术等着,累了就趁着休息间隙打个盹,饿了方便面解决。
3、现实中的不进则退。由于医学知识更新较快,逼着医生在临床工作之余还要看专业书籍、文献,写论文,投标书,参加学术会议……除非,你不想要职称、不想要进步了。
4、医生更“忌医”。有一半医生在感到身体不适后选择“忍一忍”,“不遵医嘱”更是常态,因为医生永远有“比自己健康更重要的事”。而且,请假了让同事承担自己的工作负荷,于心何忍?
医生是患者的守护神,更是医院、国家不可多得的“财富”。保障好医生的健康,才能为更好的保证大众健康。
真的累。
让身为医学生的我来诉诉苦吧。
看着比胳膊都厚的书,简直不寒而栗;看着老师口若悬河,坐在下面的自己仿佛再听天书;看着人家门门90,怀疑自己的脑子。
其他的,代我慢慢说来。
1、专业学习难而且很辛苦
首先,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繁重、难度大,这不是什么秘密。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之后都想有一个自由的时间安排,但是医学生基本上每天都在学习各种专业课。除了课程安排紧之外,课后掌握课程内容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内容涵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很强的记忆力和耐心。重专业知识设计为生物医学、公共基础、临床医学三部分。要记的内容很多,学起来很难。因此,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学好这个专业。
2、时间跨度很长,前期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此外,医学专业就业前的高投入一直是一个争议点。临床医学等部分医学专业培养周期很长,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分为五年制、5+3一体化制、八年制三类。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五年,还要为了达到就业标准而攻读硕士甚至博士,还要有两年的培训。如此长的时间和相应增加的经济投入,让很多学生在选择学医与否之前犹豫不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的时间和资金支持。
3、从业者的心理压力和医患矛盾的加剧
除了学习压力大,医生的工作性质其实也没那么轻松。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会发现在接触相关工作的时候,需要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样,以临床医学为例,与医生和患者的直接接触更多,需要处理的问题和工作性质也更加复杂。不仅需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半夜接受手术也是常事,经常熬夜加班也就不足为奇了。有时候一次操作就要处理十几个小时,可见工作强度有多高。而且,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加剧,让从业者感到压力很大。因此,执业医师也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工作强度。
总之,这个专业不管是学习阶段还是以后工作都会很辛苦,虽然工资很高,而且又稳定,但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一样,很少有家庭承担得起长达10年的费用,劝人不要学医,并不是说这个专业不好,而是害怕你坚持不下去,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就真的有点该被“雷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