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学着整体地看待与认识一个人,而不是凭借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的某个表现来作评判。平时你对朋友很耐心,但你遇到很多倒霉的事,很烦躁,于是对朋友很刻薄。但这不代表你就是个刻薄的人,这只能说明你心情不好时会刻薄,但总体上依然是个温和的人。学会整体地评价后,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暂时、间歇的负面状态而过度焦虑。
2、试着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短处”:把你不喜欢的特质或表现列下来,试着找到它们的长处,记住随着情境的变化,有些问题可能不再是问题,反而是优点。如果你不喜欢有攻击性,但如果成为一个律师,有攻击性会是优势;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太过注意细节,也许可以尝试做一份校对的兼职。有时找到合适的情境比徒劳地改变更重要。
3、问自己正确的问题:当你对某类特质或表现感到困惑时,不要问它正常吗?是不是坏?等等贴标签式的问题。而是多问描述类的问题,例如它给你带来的感受。
4、用足够好的标准替代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我们需要认识到完美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人们都是在意识到错误和缺憾后在不断完善中成长的,而且总有些事是超出人们能力能修正的范围。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只是浪费时间。而在面对自己感到不满的部分时,试着学会为“足够好”而庆祝。多看到背后已经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满之处的优势。
5、积极地接触与自己不同的人:试着找某些方面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做朋友,有助于培养开放的心态。越是接触过不同的人,看过他们的生活,越是能意识到:世界是参差多态的,人不止有一种生活的方法。长久单身的人也能过得幸福,内向害羞的人也能有感情深厚的朋友,而当你在面对自己与他人身上的异常或缺憾时,能更淡然处之,反正都在想办法生活下去。
6、勇敢地做自己:无法自我接纳的人会对自己不满意的特质诸多挑剔,更容易注意到别人身上与自己一样的“问题”,比如不耐烦的人也经常会批评他人的不耐心。所以,如果你发现你总是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表现,很有可能得在自己身上找找类似的问题。
7、保持坚定和成长,最终成为那个独特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放心勇敢地做自己。
1、自我接纳要求人们去体验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自我接受程度低的人的普遍特点,是对自己的情绪通常会持否定态度以及与现实产生分离感。它们通常体现为一种内在矛盾,或外在表现为沮丧、紧张、无聊甚至产生怒气。相比于压抑自己的情绪,承认它们实际上会让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2、接受只是改变的基础:
一般来说,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会意识到——现实就是现实,逃避它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也能意识到,即使他们接受了一些不喜欢的事物,他们依旧可以尝试去改变或者适应它。一个缺乏自我接纳的人同时也会缺乏对人生中有意义的改变的能力和控制力。
3、培养同情和客观的判断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即使我们做错了,也一定要从中找出我们“对”的地方,也不代表我们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来具体地讨论这些错误。想要做到这一点,了解当时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促使自己做出那些并不引以为豪的事情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扩展资料:
自我接纳是在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机制。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只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对他人不了解,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有问题,一个人不够好,其它人都生活得非常幸福。
如果去关注负面影响,则会觉得想要去改变,甚至一定要改变,如果关注正面的影响,则会觉得它挺好的。自我接纳的一个方法,就是去发现“问题”的积极影响,发现的积极影响越多,对提升自我接纳的帮助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自我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