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看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习得性无助”指从重复的失败或惩罚中“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非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看到,习得性无助是从生活现实中“学习”到的,我们之前如果太经常遭遇到失败和打击,就会渐渐习得这样一种心态:我是无力应对眼前困难的,我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当我们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去生活,就有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甚至错估眼前问题的困难程度,退缩不前,让自己继续遭遇失败。
我们的感性只相信事实,习得性无助是在生活中因为一些消极事实而产生的,要消除它就需要积极的事实,而且可能需要更多的积极事实。所以,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行动起来,认清事实,并努力让自己做成一些事。
人绝不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都是糟心事,要把注意力从那些失败的事情上转移开来,努力专注于其他那些自己有可能胜任的事。尽力做到客观看待事物,哪怕内心有恐惧,也还是要勇敢地努力去行动。
一旦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这份成功就会是说服内心的最好证据。大量的正面事实会慢慢覆盖旧有的经历,我们的心态也就会慢慢转变。
所以,改变心态急不得,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为经历过数次失败以后,就觉得自己不能,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变得消极,不去行动,也不思考,就让人的潜能受到抑制,能力得不到发挥。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只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行动,不断积极暗示,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可以战胜困难,战胜的困难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自信心就会越强。这是积极地心理暗示。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个词,习惯性无助,来自于国外的一个习得性无助。相信大家看到这个词都大概了解其意思。意思就是一个人无助都已经变成习惯了,这多恐怖,那我们要怎么改善和解决呢?今天结合自己分享一下。
1、了解习惯性无助
“习惯性”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养成了一种习惯,也称作习惯性行为。“无助”指一个人做事情和完成某项工作得不到帮助,泛指一个人的感受。
2、分析自己哪些方面有这个倾向
多多观察自己生活中做事情前后的想法,看看自己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这方面的倾向,分析这个倾向是有什么造成的,怎么样克服,怎么样改善和解决。
3、从小事做起
比如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些很小的计划,之后去完成他,这样久而久之,做事情的自信心就会变高,有自信了就很难变成习惯性的无助了。这里列举几个小例子:
1.每天锻炼身体,比如10个俯卧撑
2.比如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
3.每天练习15分钟的字。
切记目标不要太高,一定要百分百能完成,要不然就适得其反了。
4、积极行动
当自己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做,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不做肯定会失败,做了就有可能成功。做事情可以多想想,但是一定不要只想不做,一定也要尝试多做做,有些事情甚至不用想,想做就去做。
5、客观面对失败
当自己做一件事情失败之后,一定要客观的分析原因,不要有悲观的情绪。特别是当一件事情失败很多事情之后,一定不要气馁,说自己不行之类的话。虽然失败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但是肯定也不全是, 如果发现自己的原因就去改变,改变之后继续尝试。反正一定要客观面对失败,而不是一失败就消极对待,就放弃。
6、相信坚持的力量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坚持都是很必要的,相信大家都看过类似我是特种兵之类的电视或者电影,多去学习里面的特种兵吧?永不放弃,坚持给你的带来的力量有时候你自己都想象不到。
以下是可能会寻求帮助或支持的人或资源:
1. 家人
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或感到无助时,会首先想到寻求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家人是一个人最亲密、最真诚的支持者,给人们温暖和安全感。
2. 朋友
朋友是一个人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陪伴和安慰,在遇到困难时也是最好的倾诉对象。
3. 心理医生或咨询师
如果遇到重大难题或情感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心声、得到专业意见和建议。
4. 社区组织和救援机构
在遇到抑郁、失恋或紧急情况时,人们也可以寻求社区组织和救援机构的帮助。
总之,当一个人感到无助时,寻求帮助或支持的人或资源可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身边的人或是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