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界限。只能说提供个思路:赡养费大家都知道吧。父母起诉子女并追缴赡养费。追不追的回来不重要,关键是,在邻里乡亲里建立信誉和口碑:父母没有错,错的是败家子。剩下的就是划清界限了吧。如果这个人的父母舍不得,那好,以后出了事情连累到他们,咎由自取。这个社会上总是有无可救药的人存在的。自我调整吧,稳定的作息,标准的人际交往会有所缓解,同时可以配合一些舒缓心理对立的方式,例如运动等。我自己在未成年之前到二十五岁以前基本上处于类似的状态,但是还好我有一群好朋友,不论穷富都能保持我正常的人际交往,二十四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类似问题以后通过自己调整,基本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1、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就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通常难以治疗且社会危害性较大,因此,出现本病相关表现的患者需及时就医,一经确诊则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具体诊治均须由专业医生完成,切忌盲目判断、自行处置,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另外,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的拒绝型养育方式、父亲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因此,预防反社会人格障碍首先要从孩子的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们做起,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倡导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而尽量减少人格障碍及犯罪的发生、发展。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personalitydisorder)或社会性病态(sociopathy),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首先,一定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任何时候看医生都是最正确的选择。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心理和思想上对于社会有着非常大的敌意,对于这种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在心理和认知上给予他们帮助和治疗,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认知和观点。
虽然反社会人格者极少治愈,而且经常的情况是,反社会人格者会像控制其他情景一样试图控制治疗程序,当他们发现“治疗有效”对他们有好处时,他们就会装出有效的样子,但很快会原形毕露。不过一般40岁之后他们的反社会人格会多多少少减轻,所以一定要耐心引导妈妈去接受治疗。
其次,人格是很长时间才形成的,反社会人格的治疗也是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不存在说治好这个概念,只能说改善,效果很微小,治疗时间漫长;而且反社会人格的人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因为一个意识不到自身问题的人是很难与咨询师建立咨访关系的,而咨访关系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基础。一定要结合妈妈的具体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
最后,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都一定是罪犯,而大多数犯法者也并非病态人格。是否有暴力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一般来说,成长暴戾家庭更易出现暴力攻击行为,而来自平和的家庭的人则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轻微一些的程度和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