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句话已经从古延续至今,特别是在古代,尤其注重孝道,这两个字不忠孝之人,将会无法在社会立足,也会遭到别人的鄙夷,因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你都不尊重,你又会尊重谁呢?可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孝道,为什么到如今变了味呢?现在的孩子不仅不尊重父母,还总是和父母吵架,大喊大叫,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特别是和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你的良心过得去吗?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一.是父母太过宠溺
孩子不听话,总是喜欢和家长吵架,唯一的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太宠爱了,每个父母都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爱是需要有个度的过度的爱,就是溺爱有句古话说得好,宠出来的孩子绝对不成器,现在孩子不仅没有作为,连父母都不尊敬。
二.养不教,父之过。
昨晚说的好,养不教父之过,当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教育是否到位?到底是因为自己的哪个教育环节出现问题?才导致孩子如此的对待父母。
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
小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更像是一张白纸,大人怎么教孩子就会怎么涨?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的榜样。那些经常对父母出言不逊的孩子,家长到底是怎么对待自己父母的呢?有没有真真切切的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教育孩子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一定要科学、理智的教育孩子,不要总想着过分的对孩子好,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而会毁了孩子,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
孩子小时候很听话,上了高中之后因为叛逆,所以开始跟父母大喊大叫。这个时候的孩子处在青春期,他们浑身是刺,而且家长如果有反对的声音出现,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反抗。他们的情绪也特别的丰富,在不稳定的同时还容易冲动。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成熟,而且有些男孩子的情况比女孩子更加的严重。
很多的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跟父母顶嘴,然后不听话。家长有时候总是会采取高压的措施,希望把孩子这种冲劲全部都压下去。但是在这种粗暴的对待之下,孩子反而不愿意听家长的话。家长先了解一下孩子成长的发展特点,然后让孩子正确的去表达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也不要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否则的话矛盾就会激化。
一定要学会做孩子的表示,而且在让孩子有民主意识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向孩子示弱。这样孩子就能够知道自己虽然有犯错的机会,但是出现了错误一定会有所改善。如果有失误,家长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之下,孩子的情绪才会有所改变。
父母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顺利的度过青春期的叛逆,相信在未来孩子就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自己家孩子成长的问题。要陪伴和爱护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够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在孩子高中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这样孩子才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家长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固定了一种认识,多给孩子一些改变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随着孩子在家庭地位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孩子们的脾气也与日俱增。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责骂。这种情况,无论是在明星家庭(如王艳),还是在普通家庭,都有可能发生。包括我自己,我的孩子也会我大吼过。那么,当孩子对我们大吼大叫时,我们应该怎么回应比较好呢?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淏仔七岁半,女儿玥玥五岁。两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明显,儿子比较急躁,女儿稳重些。所以,淏仔常有发脾气的时候,但大多是自己发脾气,偶尔会对吼一两嗓子。当孩子对我们大吼大叫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用更大的声音吼回去?或者动手打两下,让孩子迫于家长的气势,而有所收敛?
孩子小的时候,这个方法确实奏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棒,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强大后,父母再这样,孩子便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再怎么吼也吼不过孩子了!以暴制暴,不是好办法,至少不是长期有效的办法。
用冷漠回应?离开并威胁他如果再吼就不爱他了、不理他了?
这个方法依然会在短期有效,长期说不定。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不想让父母不理他,所以,为了留住父母的爱,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会向父母道歉“妈妈我错了,我不吼了,你继续爱我吧。”可是,当孩子大了呢?青春期了呢?也许孩子们会这样想:不理我就不理我,刚好我还嫌你们烦呢!
怎么回应才能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呢?
我是这样做的。我已经忘了上一次淏仔对我大吼的情形了,权且假设一件事作为例子吧。
淏仔周六去姑姑家玩了一天,周日上午有特长课,导致作业只能在周日下午做。当他好不容易做完了作业,我看了看时间,要继续做围棋作业,否则就会来不及。
所以我对他说:“淏仔,我们再接再厉,把围棋作业也做完再玩吧。”
淏仔一听,崩溃了,对我大吼到:“不要!我不要再做作业了!”
面对孩子的大吼,我是用下面这些方法来回应的。
(一)平和的说出孩子的情绪
当淏仔对我大吼后,我装作有点受伤的表情,默默的看着他几秒钟,然后对淏仔说:“淏仔,妈妈看到你很生气,对我大吼了。”
显而易见,这句话不会再次激怒孩子。但是,这句话能让孩子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情绪上,他听到后会反思一下:我生气了?大吼了?同时父母表情到位的话,也会让孩子及时反省自己的态度。我这样做的时候,淏仔的音调马上就降下来一些。
(二)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生气时,在场的家长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孩子语调降下来一些后,我会把淏仔拉到自己的身边,搂着他,对他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已经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作业了,有点累了,不想再做了是不是?可是妈妈还是继续让你做,你很生气,对不对?”
不要小瞧这种描述式的话语,仿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是,这样的话却是有魔力的。
当家长替孩子说出生气的原因时,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他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了。如果第一步没有奏效,这第二步一说,孩子就会停止大吼大叫的。若是淏仔可能会依偎着我,对我说:“嗯,我不想做了。”
(三)分析事情与态度
孩子情绪平和了一些之后,家长才可以与孩子讨论态度问题。
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不要在孩子大吼以后马上对他说:“我是你妈妈!你不能对我大吼!太没礼貌了!”这种话只会把孩子的情绪压抑下去,伤害身体;或者让孩子更愤怒,吼声更大。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很好。
我们要耐心的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让孩子的情绪先得到理解与舒缓,让孩子情绪恢复平和,再讨论态度问题。我会对淏仔说:“淏仔,妈妈理解你生气的感觉,可是,你对妈妈大吼,妈妈心里会难过的。这样对妈妈说话,妈妈感觉你没有做到对妈妈尊重,妈妈有些伤心。”
父母要把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父母的情绪上,让孩子认识到,对父母发怒后,父母的情绪是不好的,这个后果是需要他承担责任的。
如果我这样对淏仔说,淏仔会说:“妈妈,对不起。”
当孩子道歉后,家长不要只说一句“没关系”就完了。
最好与孩子这样沟通一下:
“宝贝,没关系。每个人都有情绪,妈妈即使这么大了,也有控制不了发脾气的时候。你才七岁半,控制不好是正常的。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把情绪控制的越来越好,好不好?”
这样说,孩子没有太多的愧疚感。
孩子会正确理解发脾气,会明白发脾气不是大错特错的事情,只是情感发泄的一种方式,不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而且,能和妈妈一起改善,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四)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环节
当态度上我们达成一致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环节了。
要让孩子明白:
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要启发孩子:
除了发脾气,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问题?
我会对淏仔说:
“淏仔,那我们现在想一想,除了发脾气,怎样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淏仔也许会说:“我不知道。我不想写作业。”
孩子是很有可能说不知道的,尤其是家长第一次做这样的启发式提问。
这时,家长要继续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向。
可以启发式提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下多少时间,我们都需要做什么,我们做个小计划,好不好?”
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要做的事情,需要的时间,都写在纸上。
把选择权交个孩子,让孩子感觉是自己做的计划。
可以这样说:“算下来,你应该有二十分钟的玩耍时间。淏仔,你自己选择一下,怎么安排比较好?”
孩子无论是选择先玩还是先做题,家长都给予尊重。
相信孩子的决定,并相信孩子能做好。
当孩子仍旧有些许情绪时,家长可以陪着一起做,毕竟孩子小,慢慢引导,当心理素质越来越好时,家长自然会越来越轻松的。
晚上可以在睡觉对孩子来个肯定的总结:“淏仔,今天晚上你安排的很不错哟!果然解决问题比发脾气好很多呢!是不是?”
如此,孩子不但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也明白了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孩子喊的时候,要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完,再告诉他这样没用。事情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是我们可以坚持并长期修炼的。
父母对孩子总是对自己大呼小叫的这一行为,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父母应该及时反思自己,并且从孩子身边的家人开始观察,因为孩子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而且孩子刚开始就是一张白纸,后来的很多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尤其是环境的影响很大,那些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看看是不是父母自己就有着对孩子大呼小叫的习惯,所以这种不合适的行为习惯也自然被孩子学去了。另外如果返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亲人总是对孩子大呼小叫,才让孩子也染上了这个坏习惯,父母首先就应该端正态度,不要因为怕得罪亲人而保持沉默,要勇敢的与他们进行沟通,告知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以后会有很大负面影响,当然沟通过程中也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不要一味的进行指责,这样反而达不到效果。
对于孩子已经有这样不礼貌的行为了,父母应该及时与之沟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孩子这样做事不尊重人的表现,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身边的其他人,都不应该这样不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养成了这样多人大呼小叫的习惯,以后甚至会招人讨厌,不能成为招人喜欢的孩子了。
父母遇到这种情况这要端正心态,一定能够处理好的。毕竟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及时纠偏,一切都不晚。要认识到其实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关键是看父母能否端正心态。
父母感觉到被孩子激怒,这部分的情绪其实是父母自身的。未必是孩子带给他的。
当孩子没有得到关注满足的时候,一开始是会采取温和的手段,比如跟你说话,在你面前晃悠。
当温和手段不奏效时就会采取手段升级,即发出一些其他的声响以引起注意,当他们觉察到这样更容易引起关注时,他们就会采取这样的策略。
通过激怒父母,孩子获得了关注,这就是孩子本身的目的,尽管这种动机孩子自己也意识不到。更深入一点来分析,孩子之所以从内心想获取关注,主要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需要从父母的态度中确认,父母对自己是关心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要。从父母的关注中孩子也能获得价值感,即“我是重要的”。
成人也有这种心里,但通常不会以激怒这种方式来表达。孩子由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才会采取这种简单的方式达到目的。
孩子的思维非常的简单:他做的坏事,故意激怒父母。这其实都是他因为需要父母的关注。当父母的关注足够多,当父母的表达爱足够多的时候。孩子就很少故意去激怒父母。
终极原因来说,都是因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有的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父母却一直拒绝孩子。这时孩子只能使用他的大招,故意惹父母生气,让父母和自己吵架,让父母注意力到自己的身上。
破解的方法是,父母在平时要让孩子确信自己对他的爱和关心,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让孩子时时刻刻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此外,在孩子试图激怒父母的时候,家长不要轻易动怒,这正好中了孩子的“诡计”,是对孩子负面行为的强化。要有耐心,可以暂时做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