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那么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并且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了,人们对自己孩子的培养以及教育的观念也越来越强烈,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陪伴自己的孩子,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心疼我们呢,或者是说他们不懂得去心疼自己的父母。那么这种情况导致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对于这种情况来说的话,他们的年龄是比较小的,他们只是懂得被施舍,或者是被宠爱,因为在他们的观念当中,他们是小孩子,所以说就一定要被父母宠爱,并且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思想也是不成熟的,所以说对于心疼父母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之后,才会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易,才会心疼父母。
对孩子来说,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会教他们懂得感恩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为人处世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不易,并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事情,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有刻意去培养这方面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每个父母来说的话,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并且不同的孩子他们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那么这种情况来说的话,我们不能够一概而论。所以说培养孩子并不是固定的方法,是要根据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孩子来选择最恰当的方法的。
首先这个竭尽全力一定是从父母角度出发,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这时该思考的是,父母所竭尽的全力,是否是孩子想要的全力。比如花钱花精力为孩子选择的教育资源,是否是最适合孩子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对孩子真正有利的。或者过度投入感情关心学习及生活细节,使孩子产生拒绝沟通的叛逆心理。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很小,没有完全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代替做判断做选择,一旦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会首先收到否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避开父母的想法做事。从小就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合理的建议,不代替做决定,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给予能力范围内的支持。
我大学时的一个室友,基本不会给家里打电话,放假也很少回家。有次聊天的时候,她说她父母都是工薪族,经济条件一般,但从来不亏待她,别的孩子有的,她都有,甚至她扎头发的发绳都是她妈妈给她买的。她说这种爱对她来说压力太大了,她不想回应是希望父母能把这些爱用在自己身上。
这种孩子不是真的不懂事不领情,只是不太会回应这种对他们来说有些沉重的爱,怕自己辜负,怕自己不能等量回应,怕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干脆不过多表达。这种还是可以靠沟通去解决的。
其次要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能力能为自己做到什么程度。这一点基本是基于物质基础上,不在孩子面前避讳父母的职业及收入,不为虚荣给孩子过度消费。正确地引导孩子,对家庭经济条件公开,并不会让孩子产生过多的自卑感,反而会让孩子对自身定位有更清晰地判断。
会有一些小孩子,从小就是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小时候的需求大多不需要太多花销。长大后也不考虑家里条件如何,还是一味的我要我就得有。这个时候父母的竭尽全力竭尽的就是财力了。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要纠正自己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使其不挥霍,端正自己的消费习惯。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那些已经成了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为其做了更多,而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更加“不领情”。他们会计较,会埋怨,会责怪,有的甚至很冷漠仿佛要与家庭切断一切联系。这个时候,放下父母与孩子的社会角色,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平心静气地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