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院的服务越来越差,很小的毛病就能开上千元的药,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如何提升医生的医德?
现在的医院简直是令人发指的地步,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以让你开一大堆的药,有时候还要抽血做ct,只要是能医生能想到的就可以办到,不榨干你的血,不让你出医院的门儿。
医院的服务真的是越来越差了,我有一次领着孩子去儿科看病,儿子感冒了,好不容易排队挂号,等到医生看,刚上来就问几天了,发烧不发烧,然后我一一的回答医生,后来医生接着说了一句,先去凑个血验验吧。我问医生,非要抽血才能看出什么地方的问题吗?医生说只有出了血才知道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我的天哪,医生到底是干什么吃的?什么都解决不了。
于是就去抽了血,到后来化验单出来之后,医生说你这是病毒性感染,要不打几天吊瓶吧。说不用打吊瓶吧,孩子还小,没有打过吊瓶,能不能开点药,医生说开点药的话治疗效果比较慢,不如打吊瓶,那我说开药吧。
然后医生就开药开了有五种药,每一种药开了三盒,然后去付账的时候,一结帐总共是700多元,然后我去找医生,医生你开这么多药能吃完吗?你每一种药开一盒不行吗?为何要开这么多,医生说三盒不多。我说还不多呢,又不能当饭吃。和医生来来回回说了好几次,最终医生才同意给我们退掉一部分,真不明白,一个小小的感冒医生竟然开这么多药,而且还要抽血啊,还要打吊瓶,到时候一个普通的感冒吃点感冒药就好了,从来没有打过吊瓶,吃这么多药还抽血啊,现在的医生到底会不会看病呢?
医院是营利性机构,而医生直接与他们所拿的药挂钩,每个医生所给你开的药虽然疗效一样,但是品牌都不一样,他们都是靠这个拿提成的,可以说现在的医生谁还为你老百姓着想,他们只管开自己的药让你吃去吧。
如何看待《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刷屏文章?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文章是一个南方女婿记叙的东北岳父因为流感,一步步发展到危重的肺炎,最后不幸离世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认认真真读完了这篇将近2.6万字的文章,虽然只是一个读者,但好像是跟着作者一同走完了这一个月的艰难人生路,深有同感!
中年不易,北京中年更不易,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更是不易中的不易!
之所以这篇文章能够刷屏,不仅仅因为它是真实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今社会几乎家家都会遇到的难题和矛盾。
第一:看病难,看病贵
只是一个普通人眼中的小小的感冒,却辗转N个医院,求了所有能求的人,却很难找到一个床位。最后终于找到床位,用上了最强效的抗生素,最先进的人工肺,却最终也没能保住病人的生命。
只是一个普通人眼中小小的感冒,最后的费用却以每天几万计,高额的医疗费逼得人到了卖房的地步。
第二,缺乏科学常识,耽误了病情。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冒,但却是不明原因的病毒性感冒,而目前对这种流感尚没有有效药物。再加上患者初期没拿感冒当回事儿,也因此使病毒飞速繁殖,最后葬送了生命。
并且,因为气候差异,老人家还是按东北的习俗,在家里光膀子吹冷风,也因此才患上流感。
第三,家人得了传染病,隔离难。
老一代的人往往不太拿感冒当回事,即使感冒了也不注意隔离。而作为新一代的父母,总会担心老人传染给孩子。这个时候就会左右为难,不想伤老人的心,也不想孩子而被传染。这时候怎么做都会很难。
第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真难。
人到中年,工作压力大,健康压力大。如果老老小小都健康,哪怕是有一些代沟,只要双方都互相理解一下,倒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一旦老人孩子生病,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顾老人,还要考虑高额的医疗费。这时候身上的压力真的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希望大家都能多保重,健健康康过大年!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各地设立黄码医院会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
各地设立黄码医院,将保障对封控区和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满足这些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使这些有看病需求的居民,能够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去医院的门,能够找到人、看上病,从而确保急危重症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据媒体报道,在2022年4月29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回应了关于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求各地,要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对于危急重症的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要及时启动和规范使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的缓冲区域,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的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小伙伴们知道,“黄码医院”是专门为封控区、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提供血液透析、孕产妇分娩、肿瘤放化疗、婴幼儿诊疗及其他急危重症等特殊诊疗服务的医院。在4月29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回应了关于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的问题,要求各地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对于危急重症的患者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各地要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对于危急重症的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要及时启动和规范使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的缓冲区域,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的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满足特殊群体就医的需求。对封控区内血液透析的患者、放化疗等肿瘤的患者,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等特殊的群体,要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通过开具长处方等方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服务,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完善发生疫情地区的医疗保障。提高统筹的层级,确保群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打得通、联系上、找到人、看上病。封控区和管控区需要外出就医的,要点对点地接送闭环管理,让看病需求的居民,能够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去医院的门。
统筹做好医院的疫情防控和社会的疫情防控。要确保急危重症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正常医疗服务的影响。
看罢国家卫健委部署要求各地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确保对封控区和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中的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新闻后,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由衷地为国家卫健委的做法点赞。前段时间,各地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对疫情进行阶段性清零总体要求,众志成城,及时有效地地控制住疫情,也暴露出封控区和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中的急危重症患者就医难问题。
我想,国家卫健委直面问题,针对以上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难问题,从多方面进行安排部署,使封控区和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中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去医院的门,能够找到人、看上病,确保急危重症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为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