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理由》
1.7
痛苦的根源是强烈的意愿。
他只说不做,言行不一。
6.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
8.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无所事事,让它是觉知的。
美可以净化思想。
11.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就像为了惩罚一只蜇你的蝎子而吃掉它一样。
16.要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如果感觉想法不合理,就跟它理论,即使你已找不出道理。你是你头脑的观察者,而非受害者。
25.阅读一本书,别去想着要读完它。只是读。享受每个字、句子、段落。别期待它结束,或永不结束。
26.在最深层次,宇宙中没有哪种药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觉更好。
27.听听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对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说的话:“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
29.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
32.记住:你一点儿也不怪异。你是人,你的一切行为、感觉都是符合自然的,因为你是自然界的动物。你就是大自然。你是类人猿。你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活在你心中。一切都是联结在一起的。
33.不要相信什么好坏,输赢,胜负,高潮低谷。在你的最低处和最高处,无论你是快乐还是绝望,平静还是愤怒,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你”是始终不变的。这个“你”才是最重要的。
34.别担心因绝望而失去的时间。熬过绝望之后,时间的价值将会翻倍。
35.对自己透明。给你的头脑建一座玻璃房。观察。
读一切你想读的,读就好了。书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线。当你没有选择时,它们给你机会。对于流离失所的头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家园。
37.阳光灿烂的日子,能在户外就在户外。
38.记住:地球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汽车会生锈,书页会发黄,技术会过时,毛毛虫会变蝴蝶,黑夜会变白昼,抑郁也会消散。
19.不要杞人忧天。
24.当心那个缝隙。你现在身处的地方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的缝隙。只是想一下它,那个缝隙就会扩大,你就有可能掉到里面去。
活到35岁、36岁、37岁、38岁、39岁,从未想过我能活到这么老。和朋友们交谈。和陌生人交谈。和你交谈。写这本书。
谢谢。
可能性。战胜下一个挑战。
《活下去的理由》
“甚至能救活几条人命”。
1.8
读济慈的信。(“你难道不知道这满世界的痛苦和烦恼,是为了训练智慧生物,使他成为灵魂?”)
想着我有我的办法。
知道其他人有其他办法。
知道别人可能会读到这些文字,我感受到的痛苦可能并非毫无意义。
那时我都快死了,快疯了。
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看不到希望。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
这本书的存在证明了抑郁症会撒谎。抑郁症会使你有错误的想法。
你觉得没有人经历着你正在经历的一切。你如此害怕露出一点点疯狂,于是你把一切痛苦闷在心里。你如此害怕人们会越来越疏远你,于是你闭上嘴,不吐露一个字。这太可惜了,谈论它是有益的。文字(口头文字或书面文字)是我们跟世界连接的纽带,谈论它、书写它可以帮助我们连接彼此,连接真实的自我。
如果我们有了毛病,我们会觉得羞耻。但我们不必永远羞耻,把它讲出来,甚至读出来、写下来,这会让我们获得解脱。
正是阅读和写作使我从黑暗中获得救赎。自从我意识到抑郁症会撒谎,我就想写一本书分享我的经历,直面抑郁症和焦虑症。这本书有两个意图,一是弱化关于抑郁症的偏见,还有一个或许有点不切实际的野心——试图说服人们,当你身处深渊底部时,永远都不会有清晰的视野。我写下这本书,是因为陈词滥调最真,时间会疗愈,隧道尽头真的有光,乌云背后也总有一线曙光。文字有时候可以让你自由。
每个人的头脑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发生故障的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我的头脑出岔子的方式跟其他头脑略有不同。每个人的经验可能有重合,但绝不会完全相同。我们可以使用“抑郁症”(或“焦虑症”“惊恐症”“强迫症”)这类统称,但要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它的体验也不会完全一样。
如果一本书只有精确复制了我们的体验才算有用,那唯一值得阅读的书就只有我们自己写的了。
我发现通过阅读同病相怜之人遭受痛苦、从痛苦中活下来及克服绝望的事迹,我感到获得了宽慰和希望。
“最终,活着比自杀需要更大的勇气。”——阿尔贝·加缪,《快乐之死》
我还记得旧我死去的那一天。
头脑最怪异的地方是,即使里面惊涛骇浪,外表也可以风平浪静,除你之外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
全世界都对你的痛苦视而不见。正如那栋别墅里没有人知道我的感觉,不知道我身处地狱,也不理解为什么死亡对我那么有吸引力。
我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但是没有睡觉。
我没有感到解脱,我想死。不,这么说不太准确,我不想死,我只是不想活着。我惧怕死亡,死亡只发生在曾经活过的人身上,还有无数人从来没有活过,我想成为那些人中的一员。
正常是多么幸福的恩赐啊!我们都走在一条看不见的钢索上,任何一秒钟都可能失足滑向深渊
我一秒钟都无法专注。
我不能用文字充分表达我的感觉,因为它超越了文字。我说不出话,与这痛苦相比,文字相形见绌。
天真可笑的我以为,我体验的感觉别人从未体验过。因为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太陌生了,我以为别人一定没经历过。
它是隐形的。
病情最糟糕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绝望地想:我宁愿得任何别的病,宁愿受任何身体上的病痛。因为头脑是无限的,它的折磨也是无边无际的。
它并不总是有一个明显的病因。
蜥蜴这种东西很奇妙,它轻易不死。它是幸存者。你切掉它的尾巴,它就长回一条尾巴。它不会因为这件事闷闷不乐、变忧郁。
无论环境多残酷、多不友好,它都能继续生活。我想,非常非常想,成为一只蜥蜴。
他认为疯癫应当被允许存在,一个恐惧、压抑的社会把任何与众不同的人宣判为有病。
《活下去的理由》
1.10
用米歇尔·福柯的话说,这个社会正在阉割我们,要求我们正常,即使它是令我们变疯的原因。
这种种体验太过异样,甚至让我以为我是从古至今唯一有过这些体验的人(当时还是前维基百科时代)。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经历这些痛苦。
一百年后的今天,你见过的每一个人都会死。
我对知识如饥似渴。对事实如饥似渴,我疯狂地搜寻它们,就像在大海中寻找救生圈一样,但数据是微妙狡诈的。
8.没人有过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整个人类历史都没有。
10.我会挺过去的。
患抑郁症往往意味着也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我有强迫性吞咽。)
4.你有一个标签,“抑郁症”,那又如何?其实如果问对了专业人士,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标签。
5.你觉得一切都将变得更糟,但这种感觉只是你的症状。
7.无视偏见。每一种疾病都曾招来偏见。我们害怕得病,于是恐惧滋生偏见。比如,脊髓灰质炎曾被错误地指为穷人才会患的疾病。而抑郁症常被人认为是一种“软弱”或性格缺陷。
8.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现在这种痛苦不会永远持续。如果痛苦告诉你它会持续,是它在撒谎。其实痛苦是一笔债,可以用时间偿清。
持续的收入不稳定?
我们对大脑有一定的了解,但更多的是未知。也许正是因为缺乏真正的理解,至今还有人觉得患上精神疾病是羞耻的。哪里有神秘,哪里就有恐惧。
接纳。不要抗争,只是感觉。紧张源于对立,放松源于放手。
只要学着用爱的目光看这个世界就够了。爱是一种生命态度,爱可以拯救彼此。
1.11
如何时间旅行:阅读。
如何感受时间:写作。
他认为,幸福快乐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设定了种种目标。目标是痛苦的根源。未完成的目标会导致痛苦,而实现了的目标只会带来短暂的满足。
如果欲望是问题所在,答案就只能是放弃欲望。用他的话来说,痛苦的根源是强烈的意愿。
叔本华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了更宽广的视野,把人类看作一个整体,且把人类的苦难看作一个整体时,他就会对生命感到厌倦,否定本能。换句话说,叔本华的方案是禁欲、不追求金钱、禁食和适量的自我折磨。
他认为,只有全然否定人类意志,我们才能洞悉“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虚无”这一真相。
一种不死的自杀方式——摒弃一切愉悦。
叔本华是个大大的伪君子。他只说不做,言行不一。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在黑暗中扭打。
生命的出路在于戒绝人世间的享受
佛教思想并不像叔本华那样负面、悲惨。叔本华的禁欲主义是自我惩罚、自我憎恨的
在佛教中隐喻着灵性开悟的莲花,也可以看作对希望和改变的隐喻,淤泥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盛开在干净空气中的花朵就是摆脱了绝望束缚的我们。
“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脱生死轮回,而无法依赖别人。”
要想快乐和平静,我们须保持警觉、自觉、正念。“贪欲占据不知修心的人,一如雨水滴进屋顶损坏的房子。”
铺好精神茅屋的屋顶
在谷歌里敲进一串真的或妄想出来的病痛,好知道自己目前患了哪种不治之症。
更多不代表更好。
我觉得一切严格、确定的准则都很可怕,因为生命就是因不明确而美丽啊。
保持自我警觉,与普世连接,不要过在希望与恐惧之间徘徊的跷跷板人生。
仁慈是自我的粉碎机,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意志的粉碎机。仁慈把我们从欲望、渴求之苦中解放了出来。当我们因高强度的自我意识而痛苦时,保持无私和正念似乎是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有生命。
归根究底,我们都一样,都是生命,都是意识。
感觉到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也能让我们变得好过。正如一个细胞的枯萎不会影响整个生命机体的运转,我们的身体有一天也会枯萎老化,但作为整个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会生生不息。
1.13
8.没人有过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整个人类历史都没有。
那时的我:我无法应对这些痛苦。
现在的我:我知道。但你会学着应对的。这样做是值得的。
你的身体哄骗你的大脑,你是不可信的。
大脑也哄骗身体。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过度工作、过少睡眠的生活习惯。
在一系列灾难性的面试之后,我在克罗伊登市的《媒体报》找到一份卖广告版面的工作。
我再也无法忍受给不想听我电话的人打电话了。所以我离职了,就那么走出来了。我是个失败者,半途而废的人。我一事无成,未来毫无希望。我正滑下深渊,即将不幸变为抑郁症的猎物。但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我并不在意。我只想着逃离。
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不论我在心里强调多少遍,只要一个怀疑就能颠覆一切。只要有一滴墨水掉进一杯清水,就会污染整杯水,所以一旦我意识到自己还没完全康复,就会觉得自己还是病得非常严重。
1.15
我回到餐桌前坐下,没有向任何人透露我的感觉。照实讲出来只会让状况变得更糟糕,假装正常才会让我感觉舒服一点。我选择假装正常。
从外表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可能要比正常人更迟钝、没精打采一点,但我的大脑却一直在不屈不挠地、以令人难以忍受的速度运转着。无法考虑未来。(对我来说是没有未来的。)
害怕变疯,害怕被送到精神病院,穿上约束服,关进软壁病房。
旷野恐惧症。
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增长的性幻想。(用性幻想来平衡对死亡的恐惧。)
渴望成为其他人,任何人都可以。
渴望跳脱出自己。一周,一天,一小时,上帝啊,一秒钟也行。
这种种体验太过异样,甚至让我以为我是从古至今唯一有过这些体验的人(当时还是前维基百科时代)。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经历这些痛苦。
你一刻都不能放松,每一秒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你绝望地试图浮出水面、呼吸空气——那些对你来说如此奢侈,对岸上的人来说却唾手可得的空气。
只要你清醒着,就没有一秒钟可以跳出这种恐惧。这一点都不夸张。你渴求有一秒,哪怕有一秒可以不处于恐惧之中,但那一秒从未到来。
而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来说,疼痛不再是某个你可以去“想”的东西,因为它就是你的想法本身。你的背只是你的一部分,而你的想法是你的全部。
当你极度抑郁或者焦虑时(走不出家门,下不了沙发,满脑子都被抑郁占据)
糟糕的日子是分级别的,并不是同等程度的糟糕。那些极其糟糕的日子,虽然很恐怖、很难熬过去,但日后却可以派上用场。你把它们存起来,建立一个糟糕日子银行。
那有个坐垫。我们就待在这里看着它,沉思坐垫的无限悲伤。
在你最低潮的时候,你会错误地想象,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体验过如此糟糕的感觉。
这种永远找不到精神安宁的感觉令我筋疲力尽。这种每个积极的念头都胎死腹中的感觉令我痛不欲生。
眼泪是一种语言,而我感觉所有语言都离我很遥远。眼泪没我的份。眼泪是在炼狱里流的,等你已经到了地狱,流泪就太迟了,眼泪在流出之前就被烧干了。
不具备看穿我内心的神奇能力。
没人知道这有多难。人们从外表看你,只能看见你的身体外形,看见你是原子和分子的统一体,没人能看出,你的内心就像经历过宇宙大爆炸一样,自我意识化成了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几乎一半的心理障碍在14岁前就有端倪。
我有一个相当正常、普通的童年。但我倒是也从未认为自己非常正常。(有感觉自己非常正常的人吗?)
然而在整个童年,这样的恐惧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我在无意中教会自己如何焦虑。在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世界里,痛苦、失去、生离死别的可能性也是无限的。恐惧滋生着想象,想象又滋生着恐惧,周而复始,直到把自己逼疯。
她当时说的话,直到26年后写这本书时,我依然清楚记得。她说:“呃,我不想要那人坐我旁边,他脸上有蜘蛛腿。”在我恨不得钻到地缝里的时候,她继续解释说:“他脸上的痦子上长了毛,看起来像蜘蛛啊。”
我在想象另一个空间,在那里我已经死了,那个女孩听说我死了,罪恶感让她哭个不停。这是一种想要自杀的念头,但这么想能让我感到宽慰。
那得归咎于青春期的愚蠢和合群欲望,和抑郁症无关。
像中了中世纪的诅咒。
我不是个很合群的人。遇到他人,我的自我就会被瓦解,变成他人期望中的样子。但矛盾的是,我始终感觉体内包藏着某种强烈的东西。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它在不断累积,像是被大坝拦截住的洪水。后来我抑郁症、焦虑症发作,我觉得我的病是所有那些被压抑的强烈情绪累积的结果,就像大坝决堤一样,如果你太难释放自我,那么自我会破壳而出,淹没你的意识,试图淹死你所有失败的、半真半假的自己。
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人还可以被锁在自己的思想里。
男性自杀人数远高于女性。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自杀人数大于男性的国家和地区仅有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在其他任何国家,皆为男性自杀人数居多。
男性通常把心理疾病看作一种弱点,不愿寻求帮助。
如果你患有心理疾病,别担心,你属于一个非常庞大并且不断扩张的群体。
10亿与抑郁症抗争的普通人。
交谈。倾听。鼓励交谈。鼓励倾听。让交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抑郁症不等于你,它仅仅是某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东西,某个可以被交谈所缓解的东西。文字,安慰,支持。我花了十年,才敢也才能公开、得体地对读者谈论我的经历。我很快发现交谈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交谈所在之处,就有希望。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这就是关于暴风雨的一切。”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2
抑郁症的一个副作用是,你有时会变得特别留意大脑的运转。
《活下去的理由》
2.3
我为什么还活着?什么也感觉不到不是好过饱尝痛苦吗?0难道不是大于-1000吗?
就别去忧虑忧虑本身了,你可以忧虑,但别“元忧虑”。
我们一直都忧虑变老。还记得10岁时我们去多尔多涅河度假吗?我们仔细地看镜子里的自己,开始忧虑额头上的细纹。那么小我们就忧虑变老了。因为我们一直都怕死。
如果我给了她什么的话,是让她做自己的机会吧。
他们重视你只因为你是个工作狂。
终有一日,这无痛苦的几秒会变成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
它们让你颤抖,语无伦次,头倚着窗,祈求回到它们出现之前的日子。
2.18
对一个年轻、焦虑的头脑来说,性是一种积极的消遣。
《金钱》(Money),马丁·艾米斯
“每个小时你都在变得更弱。有时,当我独自坐在伦敦公寓里,凝望窗外,我会想着,看着雨在下却不知道它为什么下,实在太凄凉、太沉重了。”
佩皮斯对那个动荡时代相对轻松的记述方式,对我来说有一种疗愈作用。
3.7
尽管我在出租车里几乎说不出话。
那一晚我闭上眼,几小时都睡不着
3.17
我搂住她,说不出话,突然感觉在悲剧面前语言好无力。
“我不能一个人在家。分离焦虑会让我惊恐发作的。”
3.24
过度口渴
抑郁症可以是毫无来由的。
抑郁症还让你有内疚感。
那时的我:哈!有人愿意跟我这么一个没用的怪胎在一起吗?
抑郁症让你知道,一天的时间可以变得如此漫长而强烈。
别担心时间的流逝。一天之中蕴含无限。
你存在的可能性。在10年后我仍活着的可能性。我感觉好多了。
不完美。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但它是你的生活。
那时的我:我想要证据。
现在的我:我没法证明。又没有时光机。
“心会破碎,但却破碎地活着。”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4活着
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抑郁,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如果现有的一切就让我们很快乐,我们何必追求更多?
在当下这个时代,平静反而变成了一种标新立异。安于现状,满足于我们混乱的人类自我,对商业不利。
尽管如此,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焦虑症还是比抑郁症更加可治愈。
它把头脑和身体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疗。
她显然在想这个人好怪异。文学皇后认为我是个怪胎!
有时候在这条磕磕绊绊的康复之路上,那些你感觉是失败的,可能恰恰帮你向前迈了一步。
用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话来说——在“琥珀”状的此刻里,觉知自己。
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真正活在当下的?却又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为未来兴奋或担忧,为过去后悔或悼念上?
我们似乎明白,把生命变成一场追逐物质的赛跑,只会让它变短。变短的不是时间,而是你对时间的感觉。
过去我常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排解忧虑。
我害怕任何可能改变我头脑的东西。
我们必须允许自己感受它的暴风骤雨,但从始至终明白这都是正常的天气变化。
《活下去的理由》
2.4
安德莉亚做一些零星的公关工作,我则在努力不让自己变疯。
导师恨我。我不知道“恨”这个词是否恰当,但他的确不喜欢我。他信仰天主教,穿着正式,跟我说话的口吻透着微妙的轻蔑。
村上春树还说:“在自己的极限内拼尽全力,这就是跑步的本质。”
每天去跑步,就等于每天都与自己战斗。
如果在阴冷、潮湿、灰蒙蒙的早晨强迫自己跑步1小时,我就好像拥有了更多战斗力,有点“抑郁症,你最好小心点,别惹我”的意思。
3.24
写作、阅读、交谈、旅行、瑜伽、冥想、跑步,这些我为了与抑郁症作战准备的武器
《活下去的理由》-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
活着总是值得的。
何其有幸!
读者能看到这本书,完全归功于作者在乌云背后看到那一线曙光,最终健康、自信的将自己患抑郁症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我以为,一个人如果不能亲身经历一件事,是没有资格谈感同身受的,或许还会对他人的遭遇产生偏见。
正如作者说的:“对其他人来说,它似乎无足挂齿。你头脑里着了火,但没人能看见火焰。因为抑郁症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神秘的,所以很容易滋生偏见。偏见对于抑郁症患者尤其残忍,因为偏见影响思想,而抑郁症是思想的疾病。”
作者和本书简介:
他还为孩子们写书,作品有《影子森林》、《成为一只猫》、《圣诞男孩》、《圣诞女孩》等。
曾荣获斯马尔蒂斯文学奖(2009)、蓝彼得文学奖(2009)、美国图书馆协会亚里克斯文学奖(2011)、约克郡青年成就奖(2009)等荣誉。
作品被译为29种语言。
《活下去的理由》是作者对他24岁那年患抑郁症的生命回望,向读者分享了一场绝望与希望并存、黑暗与温暖交织的生命之旅。
本书从坠落、着陆、上升、活着、存在,5个方面记录那些不被理解、无法言说的痛苦时日,以及如何在家人的帮助下战胜抑郁,获得新生。
本书出版于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1. 患病(“死去”的那一天)
马特.海格24岁那年,和女友安德莉亚住在西班牙伊比萨岛安静、美丽的海边别墅。
他们在9月短短两周中,准备返回伦敦,与6年的学生生涯和暑期工作告别。
突然一个念头,他感觉不对劲:“头脑里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后脑勺靠近脖子的地方,也就是小脑的部位,出现了某种生理活动。强烈的脉动、颤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还带有刺痛感。”
他患抑郁症了。躺在床上三天三夜,没睡觉。女友定时送些水或水果,但他食之无味。
“我想死。”是他那时强烈的愿望。
尽管他住在最好的别墅里,面前是波光粼粼的地中海,大海被一圈几近白色的海滩和雄壮的石灰岩悬崖镶了边,风景美轮美奂,却无法阻止他自杀的念头。
他在女友毫无察觉时走到悬崖边缘,站在生与死的边缘。
脑袋里有个声音在催促着他:“上帝啊,你不应该承受这么多痛苦。跳吧,闭上眼,跳就是了……”
他害怕,万一没死呢?万一只是瘫痪了,然后不能动弹,永远被困在那个状态呢?
多么庆幸!
生命给了他不死的理由—养育他的父母,或者朋友,爱人;也可能来自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我们无法想象那些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灵魂,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纠葛。相信他们临终前也有过生存还是死亡的斗争,是什么导致他们最终毅然决然选择了轻生呢?
我们无比怀念优雅孤独的哥哥,雅痞帅气的乔任梁,为他们的突然离世唏嘘不已。
那一刻他们勇赴黄泉,是家人的冷漠、爱人的疏远、外界的不解,还是对自己和未来产生绝望呢?
每个人的灵魂里藏着别人不了解的痛苦,活下去比死了难太多,愿经历痛苦的人都能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好好活着。
2. 抑郁症来源
为了弄清心理疾病是突然发生的,还是潜藏已久的,马特努力回忆他的童年。
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几乎一半的心理障碍在14岁前就有端倪。
一个代表性的记忆是,马特10岁站在台阶上,哭着问叫珍妮的保姆,他能否跟她一起直到爸爸妈妈回来。
他幻想着父母可能已经被抢劫、杀死,或者被狗吃掉了。
恐惧滋生着想象,想象又滋生着恐惧,周而复始,把马特逼疯。
13岁时,马特第一次感觉头脑陌生异样,是发生在他试图用牙刷去除痦子的几个月后。
事情原因是马特在13岁时暗恋一个女生,但那女生朝她的朋友们做了个恶心的表情,说”我不想那人坐我旁边,他脸上有蜘蛛腿。”
当天下午,被羞辱的马特用爸爸的剃须刀剃掉了痦子上的毛,并拿牙刷头按进左脸颊。
再上学,他在黑夜里做梦,语无伦次说了些奶牛的事,还梦游,然后在某人床边撒尿。
于是,“精神病”的新外号扣在他身上。他孤独、自哀自恋,忧虑着一些事。
“唯一不让我忧虑的事,或许正是我应该忧虑的,就是忧虑本身。”11年后,他与忧虑抗争着。
抑郁症的警告信号有:疲惫、低自尊、“精神运动性阻滞”、食欲下降、烦躁易怒、频繁哭泣、快感缺乏症、突然内向。
他出现了心像:在皇家剧院里,后座上有一个快乐的魔鬼在舔着他的脸,挥之不去…..
恐惧是一个怪物。
而焦虑症加抑郁症,两者合二为一,又制造了恐惧。
3. 如何陪伴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
抑郁症袭来时,马特的女友安德莉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她待他温柔、妥帖,填补了焦虑和黑暗制造的空白。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马特教给你如何陪伴他们,方法如下:
。要知道你是被需要、被感激的,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这样。
。聆听。
。永远不要说“振作起来”或“高兴起来”,除非你会提供具体的、万无一失的操作方法。(严厉不管用,要老套、温柔的爱)。
。抑郁症是一种病,如果病人说了一些无心的话,要体谅他们。
。教育自己。要了解最重要的一点:对你来说很容易的事,比如逛商店,对抑郁症患者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别认为这是你的错。病人得病不是你的错。
。耐心点。
。接纳现在的他(她)。
。如果可能的话,解除病人的一切工作、生活压力。
。尽可能别对病人的举动大惊小怪,这会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怪人。
“正常”是主观的,没有标准答案。这个世界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种正常。
安德莉亚和马特在父母家住了漫长的三个月。从2004年开始,快乐开始滋长。他在阅读中找到自我,如饥似渴,不知疲倦。
书是挣脱孤独的方式,意味着展开新篇章,将昨日种种抛诸脑后。
在那期间,他大量阅读,这些书有《声音》、《金钱》、《荒野指南》等等。
不止是抑郁症患者,任何人只要静下心来,都能在书中找到灵魂的慰藉。
4. 活着
抑郁症让你感觉孤独。但,黑暗中有千万人与你同行。
看看下面患抑郁症的名单,他们饱受抑郁症折磨,事业不乏美好,它会让你安慰。
温斯顿.丘吉尔
F.S.菲茨杰拉德
斯蒂芬.金
亚伯拉罕.林肯
凯丽.费雪
朱迪.加兰
戴安娜王妃
艾萨克.牛顿
查尔斯.舒尔茨
……
如你所见,这些名单中有总统、剧作家、好莱坞喜剧明星,他们都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真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不分性别、年龄、职业。
大众对患抑郁症的名人有太多偏见,似乎一个人只要获得成功和财富,就对精神疾病有免疫力了。
实际上,抑郁症是毫无来由的。
对于抑郁症患者,爱他的人最怕他们干什么?
相信你一定猜到了。
幸好,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不是死于自杀。比如,马克.吐温患有抑郁症,他死于心脏病。田纳西.威廉斯意外吞食了他常用的滴眼剂瓶盖,窒息死亡。
对于抑郁症,千万别认为患上它是羞耻的。哪里有神秘,哪里就有恐惧。也没有一种药物是百分百有效。
不过对于焦虑症,有一样东西对任何人都管用。它就是:慢下来。
瑜伽、减慢呼吸、冥想、接纳、活在当下、爱都可以使你慢下来。
这种爱不一定是浪漫的爱情,甚至无须家人之爱,只要学者用爱的目光看这个世界就足够。
爱是一种生命态度,爱可以拯救彼此。
5. 活下去的理由
总有一种理由,值得你活下去。
这是马特在网上调查过有抑郁症、焦虑、自杀想法的人:“是什么让你活下去?”的理由:
@mannyliz
我的孩子们。他们不想有一个偶尔不想活的妈妈。
@paperbookmarks
虽然我一直痛苦着,但我身边有最忠诚的后援团支持着我,还有最棒的书可以读。
@debecca
癌症、躁郁症,还有其他想让我早死的疾病,你们去死吧!
@lillianharpl
因为选择了另一边就无法挽回了。
@ameliasward
阳光灿烂的早晨。
@Teens22
爱是活下去最好的理由。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发现美好的事物。
@Despard
以前我挺好的,以后我也会变好的。
活下去的理由千万条,每一条都值得庆幸,尊重,爱护。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你不要用责怪的口吻质问他们:“怎么会得抑郁症?”没有人愿意患这种病。
但每一个事件的存在总有一体两面。它在伤害一个人的同时,也可能在造就一个人。
祝福本书作者,马特.海格。是你用痛苦写就、却让人走出痛苦的《活下去的理由》。
只有理解抑郁,才会懂得爱、希望和生命的意义。
祝愿每一个身处痛苦泥淖中的人们,走出痛苦,重新获得光明和希望。
感谢后浪:鼹鼠的土豆老师,赠予我本书,祝土豆老师新书火热销售,祝土豆老师身体健康,永远美丽。
活着的100个理由
1、保持自己对生命,对生活最深沉的爱,寻找自己的灵魂,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与渴望,让真正的自己永久地延续下去,就是人活着的理由。
2、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过好每一天,价值大的话可以对人类或国家有所贡献,小的话起码要对得起你的父母及家人的付出,永远要抱着还能活着就是幸福。
3、活着不需要理由,人类承受苦难的极限,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人生无常,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要好好活着;再苦难的人生,也有属于自己的亮色。
4、 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有一种承担叫做责任,有一种责任叫活着。
5、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时间有限,超越无限,从超越自身的能力到超越自身的道德水平,从超越自身的道德水平再到超越自身智慧的极限,最终达到生命的无极限。
6、为了吃尽人家美味,看尽世间繁华。
7、为了对别人的承诺而活,一生当中我们总会给别人许下一些承诺,实现自己的诺言。
8、为了自己的子孙而活,只有我们在世,我们的子孙才会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
再苦再难也要笑着活下去——《大地之上 》读后
“人这辈子迟早是要哭一场的”。
一段比《活着》更为惨痛的民族血泪史,一幅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全景式画卷。一曲苦难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之歌,一部写尽人性善恶与生活真相的文学经典。
1975年的印度,民生凋敝,时局动荡,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阴云笼罩了这片大地。
从一场灭门惨案中逃生的伯侄伊什瓦与翁普拉卡什,经人介绍,乘火车去往裁缝迪娜的住处,以期获得一份工作。在火车上,他们结识了青年学生马内克。巧的是,马内克恰好是迪娜的新房客,于是三人结伴而行。
门铃响起,迪娜打开房门,背负着各自苦难的四人即将在这间小屋里开始新生活,他们的命运也由此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大地之上》是加拿大印度裔作家罗欣顿•米斯特里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以四位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印度数十年的风云变幻,描绘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苦乐悲欢和他们坚韧的生命力。作品出版后获得极高评价,入围了布克奖短名单、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并斩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等文学奖项。自1995年面世以来,全球已经有90多个版本,成为不断再版的经典之作。2006年,塔马沙戏剧公司将《大地之上》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汉普斯特德剧院上演,荣获各界好评。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亚洲十大小说”排名第二,仅次于《红楼梦》。
以下是全球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
很少有人能够像米斯特里一样捕捉到印度所蕴藏的真正苦痛与难以置信的生命力,以及生活中的曲折与美妙。
——《时代周刊》
这部小说有勇气去记录并再次定义了我们是谁。它继承了那些伟大小说的传统,颂扬着充满光辉而永不熄灭的人类精神。
——《环球邮报》
那些喋喋不休地说着小说已经衰微的人,应该看看罗欣顿·米斯特里的作品。他不需要注入魔幻现实主义来使现实充满生机,在他看来,现实本就很魔幻。
——《纽约时报》
一部充满启示和慈悲的杰作。和其他所有伟大的小说作品一样,它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卫报》
这个故事展现了如蝴蝶展翅一般的优雅与美丽……太精彩了。
——《泰晤士报》
字字句句都像大海上闪耀的光芒……成就非凡。
——《苏格兰周日报》
————————————————
近七百页厚厚的如砖头似的一本书,我忙里偷闲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看完。窗外春光明媚,大地之上芸芸众生,有的在享受生活,有的在为幸福奋斗。我长出了一口气,仿佛还没有从书中人物悲催的命运中走出来,书中呈现的一幕幕,与我眼前所见所闻反差是如此之大。你永远无法想象,在你幸福地享受生活的同时,地球上还有一些人在为一口饱饭,为一处遮风挡雨的栖身地,在四处奔波求助,卑微地活着。
说实话,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我是有些抵触的。主要是长长的人名让人很难记住。所幸的是这本书四个主要人物迪娜、小翁、伊什瓦、马内克名字不很长。而首先吸引我阅读兴趣的是全球权威媒体对本书的评价。这本书有如此高的评价,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人们常常以自己的现实经历来推知他人的生活。这在阅读习惯中往往也带有主观色彩去评判。比如1975年的中国,虽然人们的生活依旧未完全摆脱温饱,但大体上绝大多数人能安居乐业,而且不会有明目张胆的集体杀戮。但彼时的印度社会,却存在严重的族群撕裂和仇恨。文中的主人公伊什瓦和叔叔翁普拉什卡(简称小翁),正是低姓族家庭遭到高姓族人的残酷杀戮灭绝后,因为在叔叔家里学裁缝躲过劫难的幸存者。为了逃命糊口,他们坐火车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计划去一位叫迪娜的妇人家里去做裁缝。而火车上偶遇的学生马内克,恰恰就是要去迪娜家里租房的房客。马内克生在一个小生意人家里,因为和父母亲矛盾冲突,自愿到外地求学。因为学校里恶劣的住宿环境,所以决定搬出来租住在母亲同学迪娜阿姨家里。
迪娜生在一个还不错的家里,哥哥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但从小哥哥就对她这个妹妹非打即骂,父母双亡后更是变本加厉,处处以家长自居干涉控制迪娜的一举一动。性格倔强的迪娜不愿受哥哥长期束缚,在自己的爱情婚姻上不愿听从哥哥安排,而是自由选择了一个贫穷有趣会拉小提琴的人。他们婚后短暂的甜蜜生活给了迪娜一生难忘的回味。随着心爱的男人骑车外出给他买礼物时不幸出了车祸 ,迪娜的命运再一次回到原点。她不愿意接受哥哥的恩赐,通过男人姨妈家学到缝纫技术自食其力,很快摆脱了丧夫的阴影。好心的姨妈把家里的两台老式缝纫机无偿赠与了迪娜。迪娜又通过她的同学联系到稳定的服装加工外贸订单。她准备招聘两个熟练的缝纫工,命运的巧合千里之外的小翁和伊瓦正是她最理想的人选。
雇主迪娜和雇员叔侄两个,最初的合作并不愉快,他们之间充斥着猜忌厌恶和不信任。小翁和伊瓦甚至还默默跟踪迪娜去交货的地点,打算自己甩开雇主单干。但事实证明他们两个外乡人没这个能力。只好老老实实在迪娜这里蹬缝纫机做工。小翁毕竟年长干活细致认真 ,而年轻好动的侄儿伊瓦却毛毛糙糙针脚经常出错,为此没少挨迪娜训斥。伊瓦心里不服气还顶嘴,叔叔小翁都和风细雨劝阻了。小翁因故半边脸致残,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脸上都是愁苦,就没有呈现笑容的地方了。而学生房客马内克的到来,很快与同龄的伊瓦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两个年轻人为这个灰暗的缝纫间带来不少闹剧和生气。
干活有了着落,住地一直困扰着叔侄俩。起初住在叔叔朋友理发师家里,后来又找到一家夜店的门廊。但这也是他们噩梦般的开始。警察以整顿街市为由,和那些乞丐盲流一起,强行把他们推上车里,卖给了做苦工的黑心老板。其中有一个叫尚卡尔的无腿膝盖 ,成了他们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的朋友。尚卡尔是神通广大的乞丐头子的摇钱树,他的能力足以带尚卡尔离开这里恢复乞讨,叔侄两个通过尚卡尔的求情,并应允他们缝纫收入的三分之一交给乞丐头子,才有幸逃出魔窟回到迪娜的缝纫间。
他们再也没有栖身之地了,迪娜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允许他们叔侄两个睡在门廊下。他们惊奇地发现四个人一起做饭,比在外边买吃更省钱更有家庭氛围。于是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紧张忙碌闲暇之余,一起动手摘菜烹饪,一起分享厨艺美味,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幸福时光。然而房主派人找上门来了,两个打手把家里东西疯狂破坏,说他们容留租客和缝纫工,要他们明日搬家。乞丐头子的出现向叔侄要钱时,意外地成了他们的保护伞,房子保住了,麻烦轻易摆平了。
叔侄两个回乡相亲之旅,成了两个人一生的噩梦,也彻底改变了他们以后的生活。两个人莫名其妙地被拉去强行做的结扎,小翁腿部感染不得不截肢,成了第二个尚卡尔。而侄子伊瓦不仅被强行结扎,还被报复性地割除了命根子。满怀憧憬的美好乡亲之旅,变成了不堪回首的噩梦。而迪娜在租房的保护伞乞丐头子莫名其妙遇害后,也不得不搬出住了数十年的老房子,转而去乞求哥哥给自己一个栖身之所。只有马内克远走他乡求职,体体面面活着。
故事的结尾,马内克回乡为父亲奔丧,在离家乘机途中,顺路去拜访一下给了他温馨回忆迪娜阿姨的租房。然而一切都变了,当他在迪娜哥哥家里再次见到她时,几乎不敢相认。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迪娜告诉他一个残酷的真相:当初谈笑风生的小翁和伊瓦叔侄两个,已经沦为乞丐。他匆匆告别了迪娜阿姨,逃也似地向机场走去。恰好与乞讨归来的叔侄两个在狭窄的巷子里碰面,他们正准备去迪娜哪里,接受迪娜背着哥哥拿给他们的吃剩的食物。此时此刻,小翁坐在铺着破被的滑板车上,伊什瓦过于肥胖的身体吃力地拖着往前行,而小翁微弱乞讨的声音更让人扎心:先生,可怜可怜我们,给点钱吧!
马内克没有勇气,和昔日朝夕相处的两个乞丐相认,他怀着复杂的心情艰难地从他们身旁走过。而马内克做梦也想不到,其实叔侄两个,造就认得面前这个西装革履的体面人,正是那个曾经与他们一起欢笑的学生马内克。
不分地域民族,不管何时何地,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的命运,很容易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牵动起潜藏在心底的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数不清个体的命运,永远和社会的影响和时局的动荡息息相关。迪娜、小翁和伊瓦、马内克,正是当时印度千千万万中下层老百姓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他们一个个向被命运抛弃的弃儿,在生活很社会的重压下顽强地生存着,与命运不懈地抗争着。即使生活糟糕头顶,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在残酷冰冷的世界,保持着热爱和微笑。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本书再一次让我看到生命的坚韧和伟大,让我没有理由不热爱当下的生活。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大地之上》这样一部优秀巨著,继承所有优秀文学作品共有的特点,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全景式展现了印度社会底层百姓的七八十年代真实生活,是了解当时印度社会世俗风情民间疾苦的百科全书,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为书中人物的悲苦命运而震撼,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所折服,为那些虽处困境而不屈不挠的人们感动。
向底层生活的千千万万普通百姓致敬。大地之上,芸芸众生,永远有阳光普照,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
电影《活着》,看了福贵的一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得活着
文|婉君
那是1993年,43岁的张艺谋看到了一篇叫《在细雨中呼喊》的长篇小说,他想把小说里对命运的深刻解读和对人性深刻的剖析拍成电影,于是他找到了叫余华的年轻作家。余华把《活着》的手稿拿给他看,看后张艺谋改变了主意。
一年多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一部叫 《活着》 的电影。
影片始于四十年代的赌场,第一个镜头就是福贵在赌场里赌钱,影片第一句台词就是 :“福贵少爷,您又输了。”
那时的福贵是地主家的膏梁纨袴,他不顾妻子家珍和父母的反对,整日混迹赌场和皮影班班主龙二豪赌。当有人告诉他“又”输了的时候,他不仅丝毫没有对家人的愧疚和对家庭的担当,而是笑着说: “最近钱输的不少,我的签字都练的好看了。 ”
影片通过这样一个在赌场里的镜头,为我们描画了一个生动的“败家子”的形象。福贵将徐家宅院输给了龙二,徐老爷子在签字画押之后气急身亡,福贵一家搬出徐家大宅,悲剧由此拉开序幕。
福贵一家搬出徐家大宅,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龙二那里借来了皮影搭起了皮影班子,眼看着一家人就要过上平静的生活。
可这时福贵被抓去做了壮丁,从皮影戏场抓走,那把刺进皮影幕布的尖刀也是刺向福贵生活的尖刀,原本要归于平静的生活就像是一个风停之后即将归于平静的湖,尖刀又将它搅得天翻地覆。
那个年代平静的生活是最大的奢侈,福贵在随军生涯中听到过彻夜伤兵的哀嚎,看见过在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老全,经历过爬出死人堆的重生,他那时候说 “要好好活着”。
“活着” 看起来是很件很让人庆幸的事情,可是在那个年代,也是另一种不幸,“活着”就意味着要经历更多不幸。
五十年代,镜头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村中牌坊,福贵当兵回来了。母亲的死讯,女儿的变哑,福贵都一一经受,但是他还是说: “看见过那么多死人,我能活着回来很满足”。
生活的不幸让他 措手不及 ,但他还不曾失去希望。在围观了龙二的死刑之后,福贵他后怕不已,回家之后就立马翻出“证据”,裱进镜框,生怕有一天也会落得龙二的下场。
这里,替福贵感到庆幸,如果他没有输掉徐家大宅,他就会成为那个被枪决的龙二。
六十年代,镜头又开始于那个村中的牌坊。时间一点点的向前挪着,故事的地点还是这个村子。
这时,家家户户响应国家的号召大炼钢铁,将自己家里的所有铁制品都拿去“炼钢”,目的是赶超英法,连福贵家里皮影箱子上的铁钉和固定皮影的铁丝都差点没能幸免。
“用馒头去做面粉” ,这是后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对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刻画。
鲁迅曾经说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福贵一家靠着送水的工作,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凤霞和有庆一天天长大,也能帮着干活,家里的生活看起来终于要变成了家珍所一直向往的“安生日子”。
这时,当了区长的春生来检查大炼钢铁,撞倒了墙壁,砸死了在墙下休息的有庆,福贵唯一的儿子。他是福贵的希望,却也不幸成为了这场悲剧的牺牲者。
安生日子被撕个粉碎,福贵又一次坠入深渊,但是他别无选择。
当有庆死去的阴霾渐渐散去,福贵和家珍开始给凤霞寻求一个好的归宿。镇长做媒,一个叫万二喜的青年走进了这个家庭,用镇长的话说: “二喜,是个响当当的工人阶级,服从安排,积极,能干。”
二喜的出现,让这个家从影片开始都没有过的幸福,一家人以为从此就可以一辈子幸福下去。可厄运又一次来临。
二喜和凤霞的孩子馒头出生,一家人还没来得及从添丁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产后大出血却夺走了凤霞的生命。
原本能够救凤霞的医生,因为站错了队伍被关进了牛棚。几天没有吃饭的他,一下子吃了福贵买来的七个馒头,撑的实在没有办法医治凤霞。眼看着凤霞脸色随着血液的流失变得惨白,眼看着她痛苦挣扎地求生,一家人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无尽的慌乱中默默承受着命运给他们带来的不幸。
在凤霞和有庆的坟前,福贵、家珍、二喜带着笑容看似轻松地对话, “如果当年我没给那个医生买七个馒头,他就能救凤霞。”“那个医生,现在还是只吃米不吃馒头?” 这段对话充满了黑色幽默,却让人心酸。
或许经历过这么多悲剧的福贵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别无选择,只能坚强地活着,当他经历的苦难深入骨髓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理解活着的意义。
承受了诸多不幸之后,包围他的不再是痛苦的挣扎,而是平静的心态和骨子里的坚强。
被打成反革命的春生遭受了妻子自杀的打击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福贵和家珍也在这个时候用那句 “你还欠我家一条人命,你得好好活着” 来给予他最大的宽恕。
当一切归于平静,外孙问起福贵小鸡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福贵还是像当初对有庆说的那样:“小鸡长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羊,羊长大了就变成牛......”只不过福贵这次没有说牛长大了我们就过上好日子了,而是说, 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
电影的结尾,残存下来的空皮影箱被福贵用来给小鸡们做窝。此时,皮影作为 福贵颠沛命运的见证 ,又以另一种方式在福贵一家的生活中延续着活下去的希望。
影片从头到尾被阴影笼罩着却叫《活着》,一个承受了坎坷命运的人却叫 “福贵” ,这是独特的黑色幽默。
《活着》最残忍的是,每当就要失去希望的时候,就给你点上一盏或明或暗的蜡烛,却又在你刚要燃起希望的时候,又将你推入新的深渊,然后又燃起新的希望。这就是那个年代千百个“福贵”的人生。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个消瘦的面孔,就这样坚韧、无声无息地坚强的活着。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 历史 中浮沉,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就像余华写《活着》的初衷:
富贵也真正诠释了《活着》的主题,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