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跨性别这个词,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排斥,即使是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这么进步了,但是很多人还是没办法接受。跨性别指的就是自己没办法认同本身的生理性别,通俗的来讲,就是可能自己性别上是一个女孩子,但是自己却从内心觉得应该是一个男孩子。所以在跨性别这个人群里面细分的也比较多,有跨性别男士跨性别女士还有跨性别酷儿,而今天所以大家聊聊的就是对于跨性别这个话题的看法。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讲,跨性别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甚至会当成是一个精神病来处理。明明是一个好好的男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当男孩子?偏偏要去幻想自己是一个女孩子,甚至是去穿一些奇装异服?就是很多老一辈,心里是没办法理解的就连当代很多年轻人都没办法接受,甚至会不断的吐槽,觉得这类人群就是变异的人群。
也正是因为这些看法的存在,导致跨性别的人群在心里封面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随着负面声音越来越多,他们在纠结性别的同时也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仿佛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不伦不类。但其实对他们自己,没办法认同自己的性别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这并不是他们自己能够决定的。
也许你不能够接受这么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除了要求我们去尊重他人,还要包容他人。其实人这一辈子是非常短暂的,如果她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就随他去做,毕竟他又没有触犯法律,没有作出任何伤害他人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包容,虽然不强求你必须去接受他,但是也希望你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也许你一个善意的眼光,对于这部分特别的人群来讲是非常大的鼓励。
跨性别者通常是指不能从心理上认同自己天生的生理性别,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这个精神医学上的分类定义,通常被用来解释变性或异性装扮癖的情况。在医学领域中,性别焦虑、性别认同障碍或性别认知障碍也常被用来解释跨性别。跨性别者这个词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和 LGBT中的 LGB不同,是指性取向的一种,它通常与部分或全部逆转性别角色有关的各种个人、行为和群体。尽管如此,跨性别一词的定义仍存在许多争议。
目前的资料表明,扭转疗法的疗效并不显著。我国目前扭转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应选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激素类药物,心理治疗应选择厌恶想像、电击、催吐剂及厌恶气味等。
怎样矫正儿童?多做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男性荷尔蒙水平,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试着给孩子军训式的生活,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男子气质。假如一个孩子有很强治疗的欲望,想纠正自己的另一个性化倾向,那么父母就可以成为他的监护者,时刻从身边注意他的言行,假以时日培养孩子的男性气质。
尽管近年来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社会中的可见度不断提高,但性少数群体所遭受的歧视却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生活方面,仍无法保证性少数人的婚姻权利和有关的医疗保健权利;在经济生活方面,平等就业权难以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性少数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多元性别教育在教育领域仍未得到重视。对于性少数群体,大多数人缺乏正确的认识。即使在性少数群体中,也有许多人没有多元性别相关知识。
跨性别者是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团体,19岁的跨性别者,就是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导致他害怕不被家庭接纳。
传统观念无法理解跨性别者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跨性别者,觉得他们是娘娘腔或者变态。社会对跨性别这一现象并不包容,这就导致了很多家中有跨性别者个例的家庭,去强行扭转孩子的取向。19岁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家庭,他的父母觉得他是男孩,只是因为心理精神上的毛病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女孩。为了所谓的对孩子好,一次又一次的将他送进各种军事化学校,武校,试图让他变为男孩。可是家里却不知道,在这个孩子的心理,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孩,一次次家人的威胁让他觉得生无可恋。这就是跨性别者,他们往往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身体的属性和精神不一样,他们不是变态,可却不被大家理解。
原生家庭会以此为耻与其去说很多家庭不能理解跨性别者,还不如说家里有那么一个孩子,会让家人觉得蒙羞。在我国传统观念的贯彻下,男女有别是个根深蒂固的模式。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不能娇娇嫩嫩和个小姑娘一样。要是家里有那么一个娘里娘气的孩子的存在,家长一定会很烦恼。烦恼的原因一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正常,二是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孩子是性别障碍者对父母的社交圈也是个严重的影响,家人会觉得别人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己,在背后议论着自己。
综上所述,19岁的跨性别者,因为自己性别的认知障碍导致极其害怕不被家庭接纳。他的害怕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家人永远是自己最强力的依靠,可是当家人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时候,自己该何去何从呢?跨性别者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渴望被大家认可,却被世人扣上不雅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