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初二叛逆,高二就好多了,以后看父母就越来越亲了。现在儿子也初二叛逆。遗传基因强大啊。叛逆自控力差,可能还是脑前额神经发育迟缓。没有青春叛逆期的,应该是这块神经发育的比较好,这样的孩子一般是别人家的孩子。
现代的父母谈青春色变,因为青春期几乎成了叛逆期的代名词。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并不是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比自家的好”。为什么有的孩子感觉没有青春期叛逆,而有的叛逆的不得了?
首先,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心理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特别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春期的叛逆首先体现在对家长、老师以及 社会 现象的否定、评判上,当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后,会出现对抗、冷漠等情绪反应。如果家长应对得好,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征,能够理解孩子,并允许其宣泄,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会小一些;而如果家长还是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方法管教、越是、压制孩子,家长的力度有多大,孩子的反叛就有多强。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也是有阶段性的,当孩子再成熟一些,对这个 社会 的理解再加深一点,其情绪反应就会更平稳一些。所以,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们,首先要允许孩子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评价,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多听,少批评,少评价,少指导。家长越接纳,孩子的情绪就越平稳。
以我个人为例,我儿子叛逆是因为小时候我对他太严格,比较苛刻,一直以来以学习为主,对于他来说应该很压抑,上初中开始反击了,叛逆,反之,也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给家长改变自己的一个机会!但身边很多没有叛逆的孩子,普遍都是在父母温暖的爱中长大的孩子,父母相对也会教育!
青春期孩子叛逆 为什么会叛逆 因为他心理需求的东西家长没有给到 如果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时 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他就没有叛逆期 那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需求都有什么呢 第一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对自我价值的 认可,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有能力的人 能够帮助到别人的人 第二是自主感 自主感就是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任何事情呢都可以自己独立做主 不是说非得听家长让怎么做就去怎么做,这是他最反感的 第三是被理解 在家长看来 孩子无论什么时候 想法 都很稀奇古怪 就会以自己的经验去否定孩子 却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 不尊重他 不理解他 从而就会和家长对抗 如果家长平时在跟孩子相处时呢就做到这3点 那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嘛,就不会有叛逆行为 、
我女儿就没有叛逆期。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一、与孩子的心态有关
孩子心态好,说好听点是佛系,说不好听就是与世无争。这样孩子不计较,顺其自然,乐观豁达。想得开,能吃话,不过度维护自己。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叛逆。
二、与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有关
家庭关系和谐,孩子与父母无隔阂,沟通无限,孩子无论是精神上,还是 情感 上,都能得到满足和快乐!如果父母不和,或者是单亲家庭,出现叛逆的孩子就比较多。
三、和学校老师的态度也有关系
如果孩子在学校,不管发生了什么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若能态度和蔼,以平等的姿态,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不激怒孩子,不伤及自尊,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不会叛逆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当年我在青春期叛逆的就差进监狱了,现在孩子平平稳稳的过来了,可能是所有会引发出问题的环节我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备案了吧[捂脸][捂脸]。
感觉还是要从幼儿期就注意习惯和环境这两个重要因素。
物理上常讲,压力和受力是相等的,对物体施加多大的力,受力物体承受的力一样,承受的同时也有反作用力。
叛逆期就好比这个受力物体。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同,对孩子施加压力也不同,有的孩子承受力强,对施压无所谓,不在意,有的承受力差,胡思乱想,就会爆发。
每个家庭的氛围也不同,有的家庭氛围气氛活跃,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有的一到家就气氛沉闷,容易导致胡思狂想。
小时候村里有户人家,母亲脾气暴躁,每天都能听到这家的吼叫声,打骂孩子声,孩子哭声,这家孩子在家割腕一次,割了好几刀,因为小不知道动脉在哪,没有出大事。都觉得这家孩子割腕是叛逆期,其实也是环境影响了。
所以氛围很重要,这也是叛逆期严重不严重的原因吧。
首先,是家长的期望值不一样。成绩好的孩子他至始至终都是好成绩,家长没有焦虑,孩子学习也自律,自然就感觉不到他的叛逆行为;初高成绩差的孩子,至少在小学阶段不是这般差,家长因孩子成绩下降多而产生焦虑,这便对孩子的唠叨和要求也会增多,孩子自然就会反抗,很明显也很自然地认为孩子叛逆了,不听话了。这主要在于家长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一直在按小学甚至是小时候的要求,要求给孩子,殊不知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他在某些方面已显现出不同于小时候的同龄人能力了,也就是说孩子确实不在学习这方面擅长。例如我们会说“清华北大的孩子都在幼儿园”为啥?因为那些孩子差距不明显,可能会算加减的孩子就成了学霸,但那怕是不认数的孩子,家长稍加引导,孩子就会加减,也可成为学霸。这就给家长一个观念,只要我家孩子学,也一定学的会,也一定可以和其他(成绩好)的孩子一样。
第二,是孩子的自身因素。孩子到达青春期,少则经过了十余年,这么多年孩子的习惯和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孩子他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他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哪能受的了学习之苦?和家长对着干是最正常不过了。随着荷尔蒙的爆发,他想成为和家长平等的人,但又不善于表达和处理,家长的不理解,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但有些孩子因知识面开扩,很多关于青春期的特征能够理解并控制好自己,与家长又善于沟通表达,家长能理解,当然冲突就少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叛逆”之词了。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孩子要不断地学习与家长沟通之外,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要随着孩子的特色随时改变教育模式。一套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所有成长阶段是行不通的。
我自己就是没有叛逆期的,家里对我也是这种评价。
从小就外地上学,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算是比较独立。
家里也很尊重我的意见,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反抗的。
认知我认为叛逆期,其实是孩子对周边环境的一种思考。
婴儿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他所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灌输给他的。
父母教会他走,教会他跑,同时也教会了他很多规则。在家要按时睡觉、晚上出去玩要小心、去同学家玩要和家里说一声、每天要几点前回来等等。
孩子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因为他从一出生就是这样做的,他也不知道原来这个东西是可以违反的。
直到青春期到了,他也开始上学了,他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原来还有很多观点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很多想法和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冲突。
他开始很痛苦,他不知道该听谁的。
最后他选择了向身边人学习,因为大家都同龄,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而父母是上一辈的人了,大家的观念彼此间还是有些差别的。
而这一切在家长眼中就是另一种感觉了,他们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以前我和他说什么,他就会做什么,但是现在说了他会反驳我,甚至还会顶嘴。这也就到了叛逆期了。
身份我之前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好的?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处成朋友。
我认为亲子关系不外如是,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却是上司和下属。
令行禁止,只允许孩子做自己认可的事情,却很少听听孩子的看法。
其实时代一直在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不一定能跟得上新时代的潮流,老方法稳妥,但不代表新方法走不通。
我在家里就一直和家里的长辈当朋友处,虽然不到无话不谈,但最起码我能说出我的意见,他们也愿意采纳,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好反抗的。
写在最后其实这个时代还是变化很快的,就像10年的根本想不到现在还会有电竞。
以前我们打 游戏 ,家里就会说,打 游戏 能当饭吃吗。但是现在真的有人靠打 游戏 成为了世界冠军。
说明这条路并不是走不通,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应该变化。
孩子的想法虽然有时候会和大人想法不同,甚至大部分都是错的。
但是堵不如疏,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是亲子之间相处最好的调和剂
一个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庭,孩子就不会有叛逆期。
青少年叛逆和很多方面的原因有关系,比如家庭教育,个人性格,周围人的影响等等。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脑部结构显示处于叛逆期,是符合身体成长特点的。
1、青少年叛逆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有人说,青春期容易叛逆,都是从这时候过来的。其实,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有的人青春期很平稳,从来表现得不激进,很正常,这就是和家庭教育有关系。有的父母对孩子管理严格,就会导致孩子发生叛逆,所以,做父母的要懂得与其堵不如疏的道理。做父母的不试图改变教育方法,就别想着会让孩子不叛逆,所谓的青少年叛逆期,不过就是一个向父母证明自己有观点的态度。
2、青少年叛逆和个人性格有关系
有的小孩天生喜欢冒险,就是喜欢和大人对着干,你说东,他偏往西,这就是个人性格的问题。很多时候,这种小孩就得给他时间和机会去锻炼,有些路他不走不知难走,有些坑他不跌进去他不知有多深,因此就随他去。作为父母远远的望着,帮他把把关就好了。孩子大了,不由父母了,没办法,随他们去吧。
3、青少年叛逆和周围人的影响有关系
周围人给孩子什么影响你知道吗?这个问题很严重,青少年叛逆,其实多半是受周围人的影响造成的。周围人在叛逆,所以他也在模仿和学习,所以也想这么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关心他的朋友才好。
孩子有几个叛逆期,也和大脑的内部结构有一定关系,处于一定的阶段,所分泌的激素水平,决定着大脑的行为方式,所以,它也在控制着孩子的想法,在发布它的指令。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孩子叛逆,无论是不是有关大脑的事,我觉得都该友好的和孩子相处,并且和平的解决问题。
孩子的青春期,是不少家长头大的阶段,觉得孩子突然变得不再乖巧,不听父母的话,不多和你说话,多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和你对抗。同样,这一时期对孩子来说,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12~16岁是孩子心理上的断乳期 ,随着他们学识的增加,阅历的增长,内心世界也变得丰富起来,而且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希望父母像照顾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希望父母和周围人把他们当做成人看待,更希望自己有能力去 探索 外面的世界。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却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而是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理解。
对父母来讲,很多父母依然把他们当做小孩子看待,依旧无微不至的照顾,想知道孩子的一切,然而这样的照顾反而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更加逆反。
为何有些孩子青春期特别叛逆,有些孩子却没有大的变化?一方面和孩子本身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受小时候打造的根基影响。
从孩子的先天性格来说,有些孩子先天细腻、敏感,重感受,却有点不自信。他人的一句赞美可以开心半天,同样,一句批评也可以难受很久。这样的孩子,家庭环境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父母对他的评价直接影响了他对自我的认知,家庭环境也是同样深深的影响到他。如果父母不在意孩子的感受,不以欣赏、赞美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虽然父母爱着孩子,他要什么给什么,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他好好学习就行。那么,这样的爱,这样的相处模式,孩子跟家、跟父母有好的连接吗?
而有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父母用上面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可能并不在意,父母对他的感受也不太高,他有自己的方向,会管理好自己。所以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有些乖巧的孩子反而变得叛逆,有些孩子却与之前并无多大差别。
性格是一方面的影响,影响孩子最大的还是在与家庭的连接上,无论是哪种孩子, 只有当他跟家产生一个好的连接时,他们的成长才会更加的顺利。
我们先来看一组公式
先天好+后天好=更好
先天不好+后天好=好
先天好+后天不好=不好
先天不好+后天不好=很不好
我们可以看到,后天环境对一个人影响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 社会 环境,儿童时期是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一个人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 健康 的基础 。要让孩子心理 健康 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引导,更离不开生活的践行。
我碰到过这么一个女孩子,初三,开始旷课、离家出走,回到家也是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出走,拒绝和父母沟通。父母焦急万分,各种方法都用上了,都没有起到作用。最后孩子扔了一句:早干嘛去了!现在要你们管!
妈妈无言以对,更是后悔不已。之前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没有重视孩子,甚至还会动不动发脾气,更别说去欣赏、赞美、肯定孩子、去重视孩子的感受。而这个女孩子就是那种心思细腻、非常重感受的那一类,在之前的生活中感受不到父母带给他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接收不到父母的肯定,而这一切都是她在意的。在此之前还一直被父母、家人认为是个乖乖女,却没有想到做出了旷课、离家出走,甚至抽烟这样子的举动,这无疑像是一颗炸弹,丢进了这个家中。
而不少父母觉得自己从小就注重教育,也很爱孩子,尊重孩子,孩子也过得很快乐。小时候很乖,可是到了青春期为什么还是那么叛逆呢?
孩子在成长,我们父母也需要成长。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是之前的小娃娃,一切都依赖父母。 他们更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主张自己的权利和见解,建立自己的边界,学着像一个大人一样去看待这个世界,更希望父母能够平等的看待自己 。而作为父母,无论孩子多大,总是把他当做孩子。那么,这里就难免产生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试想一下,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能力;父母想知道孩子的一切,想孩子还是小时候那样,事事都向父母吐露心声,甚至恨不得自己是台透视机,能洞察孩子的一切,孩子觉得自己需要空间,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希望父母尊重自己。
这个过程中,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瞬间失去了掌控权,觉得孩子不再听自己了,很是失落。
孩子慢慢长大,做父母的就是一个放手过程。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学习,生活和学习是一体的。我们人是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是在成长中学会成长。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不仅仅是希望父母把他当成大人一样看待,希望自己有自主权,能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怕他这个不会做,那个做不好,那么孩子如何学会生活,孩子的成就感来自于哪里?生活参与感在哪里?这一时期的孩子还愿意被乖乖地束缚吗?
做父母的首先要 理解孩子 ,理解他们青春期的特性。青春期的孩子,要的是一种独立的感觉。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如独立外出,提前订好安全协议),相信孩子。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扩展边界的关键时期。
第二、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以及被理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孩子学会了担当。
第三、多共情,少唠叨 。青春期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耐心敏感、情绪起伏大,很容易因一点小事而影响心情。当孩子心情不好时,不指责,少唠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孩子去面对问题。
第五、和孩子做朋友,保持坦诚的沟通 。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看待,做孩子的朋友,敞开心扉地跟孩子聊天,而不是以父母的权威高高在上。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 尊重和理解 。当孩子感受到是被尊重的,被接纳的,孩子的内心也会更加阳光,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迎接成人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