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满足就发脾气哭闹,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发泄的时间,让他知道不管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然后在孩子情绪恢复之后再慢慢的疏导思想,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小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不满足就会发泄各种情绪,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得到满足。我们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明白哭闹是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面对孩子的哭闹不要心软,让他一次性闹个够,总会有时间恢复。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要养成溺爱的方式,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就会加重困难。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不要第一时间去哄对方,这样就会让孩子有恃无恐,认为眼泪是最有用的武器,从而一遇到事情就会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狠心,不要对孩子的各种哭闹就妥协,否则以后只会让自己后悔,让孩子变得十分嚣张。
当孩子哭闹之后,父母应该上前与孩子好好地沟通,向孩子说明其中的利弊,很多时候眼泪解决不了问题,想要什么东西应该好好地表达。父母应该要让孩子知道不能蛮不讲理,有什么需要要好好的表达和争取,这样才会得到父母的重视和满足。
孩子哭闹很正常,作为父母不要心慈手软,这样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很多时候孩子的习惯都是父母养成的,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人,就需要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多加用心,这样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对孩子有帮助的意义。
孩子发脾气后,要和孩子好好谈谈,教育孩子发脾气的危害,以后要学会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 平时,孩子的合理要求应该主动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再不合理,要让孩子明白:凡事都要有道理,不可能无理取闹。
改进方法:
1、培养孩子的柔韧性
孩子在玩玩具、吃东西、穿衣服时,不能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外表,而要从小就努力让他们“多变”,让他们有选择的余地。 尤其是当一件东西、食物、玩具不再存在时,要引导孩子及时转移到其他东西、食物、玩具上。 调节能力越好,灵活性就越好。 当孩子的兴趣增加,对困难和问题的态度变得更加灵活时,他发脾气的习惯也会减少。
2、不要认为“孩子发脾气是天经地义”
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发脾气,用脾气来发脾气。 这种情绪化的做法,绝对不会改变孩子容易发脾气的习惯。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脾气暴躁,无法抗拒他,就把他推给爸爸管教,这会让孩子觉得“他一发脾气妈妈就无能为力”, 然后他就会在妈妈面前大发脾气。
3、家长检查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
尤其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身边的人是一味的保护还是教育? 如果他一味的保护,会让他尝到甜头,这其实是一种负强化,他会闹得更凶。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用的。 这将教会孩子使用“哭泣和发脾气作为武器”是行不通的。 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的脾气就会改变。
4、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
了解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 家长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他孩子在玩什么、在想什么、在问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情,并通过开导和耐心的解释,消除或缓解孩子的情绪。 愤怒的情绪。
5、家长要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调节能力低,缺乏自制力,表达能力差,稍有不慎就发脾气; 或者孩子缺乏判断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的能力。
如果是你的需求没被满足,还有人打骂你,你能不发脾气吗?3岁小孩能有什么需求是成年人特别难以满足的呢?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一下孩子呢?
需求总是被满足的孩子,对于得到爱这件事很确信,这种确信就是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很自信,相信自己是好的,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这样的信念让孩子受益终生。
如果总是不能被满足,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没有被爱着,于是孩子就会不断地做出一些大人不接纳的行为去试探父母还爱不爱他。如果这种时候还被打骂了,那孩子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不够好。这个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信念伴随孩子成长,那么孩子处处碰壁,越来越自卑。
如果家长真的不能满足,那不是孩子的需求有问题,是因为你无法满足,应该是是家长的责任。你打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有问题,不配得。一个认为自己不应该有需求,不配得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吃多少哑巴亏。
不能满足就诚实表达,说清楚不满足的原因是什么。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讲道理,而是内心怎么想的就如实告诉孩子。比如不想给孩子买东西,不是说:你家里有一样的,你怎么还要买?而是如实告诉孩子:我不舍得花钱。不想让孩子趴在地上玩,不是说:地上凉,容易生病。而是如实说:我没拖地,你趴地上衣服弄脏了我不好洗。我不想花太多时间去洗衣服。
孩子被这样拒绝,有情绪是应该的,因为孩子的需求没得到满足,当然会有情绪。家长需要做的是允许孩子有情绪,陪伴孩子渡过那个情绪就好了。情绪没有好坏,都应该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