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有精神障碍的药物。目前多数是西药,副作用明显,这也治疗必须承担的风险。
如果笼统的讲,镇静作用越强的药物,用药剂量越大,副作用越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也越大。但是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也在渐渐打破这个规律,出现了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但还是有些副作用的,总结一下:
1、肌张力障碍一些不自主的肌肉障碍的表现,比如面部怪相和扭曲、运动减少、动作笨拙、肌张力高、震颤、眼上斜,甚至感觉烦躁、焦虑的情况更加严重了,往往这些表现是无法控制的。这些症状往往在服药早期出现,随着持续的服药,症状会减轻。
还有就是迟发性运动障碍,口舌颊不自主的运动,这通常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
2、神经系统相关多数抗精神病药可诱发癫痫样发作。还能表现为自主神经的失调,出现口干、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视力模糊、青光眼、尿潴留、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紊乱、心肌损害等问题。也可能表现出过度镇静,表现出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甚至引起抑郁状态。
3、内分泌相关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月经紊乱、催乳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机能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可逆的,适当调整药量或对症处理一般可恢复。
4、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肝损伤、引起心血管毒性,过量使用会中毒。正常人吃了会有什么问题?精神病人主要是想通过药物进行精神治疗,伴随出现上述副作用,实属于无奈之举,利大于弊时才会使用,毕竟谁也不想吃这些药物。
但正常人不一样,没有精神病不需要治疗,所以正常人吃了,同样会出现上述的不良反应症状的同时,药物本身带来的镇静作用就成了最大的副作用。正常人吃了也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但大多数会表现出睡眠过多,软弱无力,精神迟钝等症状。
吃了这类药后更不会说变成“疯子”,但上述副作用在正常人身上会表现的更明显一些。短期服用及时停药后,问题不大,多数副作用症状可自行恢复。但长期应用造成的肝损伤和对心血管造成的毒性,需要做肝功、心电图等检查。抗精神病药引起药物性急性肝损害仅次于抗结核药物。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健康科普,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先跟大家讨论抑郁、焦虑的用药体验,看看大家内心深处都在想什么?
首先,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这类病人抗药心理,主要是对药物的不信任及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人阅读药品说明书后,内心通常表现出彷徨不安,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太多了,看着怪吓人的,不敢吃了。”或者“吃了药以后长胖了不少,身材越来越难看。”等等类似的话。
其次,担心经济原因我们这类朋友,内心往往非常为周围的人着想,经济困难是影响很多人用药的重要因素。有些朋友认为长期吃药经济负担重,出现不吃药行为。他们曾有人说过:“我得病以后干不了活,报销又少,药太贵,舍不得买。”还有人说:“我们那里偏远,当地的药店和小医院买不到这种药。”每次听到这种类似的话,都有一种莫名的心痛。
如何走出内心的这些焦虑第一,关于药物副作用要知道,这些副反应并非发生在每一名病人身上,只要任何一名病人出现其中的任何一种副反应,说明书都会把它列举出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一种科学和负责的态度。
第二,要弄清楚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觉,究竟是药物副反应还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朋友,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药物副反应和这些症状往往有着类似的表现。如果把所有的不适都归于药物的话,很容易使得原本可能有效的治疗被中断,导致前功尽弃。
第三,对于药物副反应的体验,不要过于惊慌,特别是那些可能在几天后就消失的副反应,如睡眠增多等。还有就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和关注自身身体的变化,对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及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病人造成的伤害,针对不同个体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第四、针对经济原因,建议大家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自媒体,这个路线,平常录制一些自己的康复心得体会,在不同平台发布,也会赚取部分收益,只要长期做下去,收益还是挺可观的。
第五、根据病情治疗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先检查患者的患病严重性,以及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的病,作出明确的诊断。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治疗的效果发挥最佳。
第六、要达到一定的疗程任何药物的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见效,不可能一使用就立即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治疗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不能频繁的更换药物。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吧人生的痛苦你经历了多少回,别再问它、别再管它、别太累,让往事飞,让往事别苦苦把你跟随,让往事飞,乌云它散去前方终明媚,忘掉伤悲忘掉是非,忘掉那一切艰辛,明天一定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