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功效或药理是怎么被确定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经常因为吃了某种采集的食物而发生药效反应或者是中毒,有时也会因为偶然吃了某些食物,使原有的身体不适减轻或者消除。从而使大家发现并认识了这些食物(多为植物和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中药的功效是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中药药材的药理药性是怎么确定的?
传统的中药是前人通过无数年人自身的食用而总结果归纳出来的,经过无数年的应该用最终得出现在各个中药的效用。 现代的中药是通过提取某一成份或部分成份进行分析。结合使用的配方都是在中医及中药的原理的作用下进行搭配。详情可以查看中医中药相关的书
如何判断中药的药性?
你好! 中药的寒热温凉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础的。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比如黄连、板蓝根等药物能改善发热口渴、咽痛等热症而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表明此类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而附子、干姜等药物能消除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寒证而有散寒的功效,则表明此类药物具有热性。 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国古人在长时期的用药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对于新发现的一种植物,如果按照传统理论来判断它的药性,首先应该确定它的功效,再根据其功效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来反证它的药性属于寒热温
中药的药性怎么分辨?
中药的药性又称中药的性能。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药物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还有一些平性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后来,味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和药物的滋味来推定。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①升降浮沉与性味有关。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②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有关。总体认为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数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的定位。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古人是如何发现和鉴定中药的特性?
古人都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尝试来鉴定中药的特性,比如神农尝百草,但是最后中毒而死,还有李时珍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他们都是通过尝和闻药物本身的味道来发现的。总之,一切都是靠时间得出来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