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生活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 > 老外为何如此喜爱木房子,明明这种房子又容易火灾还隔音差的离谱(放个响屁隔壁都能听见一点不夸张)?

老外为何如此喜爱木房子,明明这种房子又容易火灾还隔音差的离谱(放个响屁隔壁都能听见一点不夸张)?

时间:2024-11-02 17:50:24来源:网络作者:得意生活网

房子隔音效果差,一邻居晚12点就发出杀猪般的叫声,有啥办法吗?

我刚搬到新买的二手房,楼上邻居天天半夜叫唤,起初以为是小两口小别胜新欢,热闹几天就完事了,毕竟大家得注意影响嘛,结果,一个月除了中间有一周没喊外,天天喊,我实在受不了了,有一天他们刚开始,我就上楼了,敲门半天才出来,我说明来意,对方礼貌的说声对不起,就回去了。
我以为以后他们会注意,谁知道,没过两天又来了,我又上楼了,这回干脆不开门了,我一气之下,跟朋友借个镇楼器,她们一出声我就振,竟然没效果,每次我振的时候,反而他们声音更大更销魂了,把我气的牙直痒痒。
后来我试过找物业,找警察,都没用,过几天该啥样还啥样,实在没办法想出一个歪主意。
有一天坐电梯下楼,刚好在电梯里遇见楼上男邻居,我就给我朋友发微信,说“我家楼上有个女的老浪了,要不介绍给你认识啊,保证让你天天起飞,听说跟一个大老板好了,俩人白天都约会,他老公到现在还不知道呢,你说我怎么提示一下她老公好呢”,后来遇见女邻居,我就说“妹子,你不是说看上我家楼上邻居了吗?电话发你了,你们聊的咋样啊,大哥是不是挺猛”,这招果然好使,消停半个多月,我心想,估计是要离了,我终于可以睡安稳觉了。
有一天坐电梯遇见他们俩都在,我刚要拿手机给朋友发信息,她俩看我一眼,然后整个从一楼到二十楼电梯行进中,我一共挨了十五拳二十一脚,没办法,我只能把房子卖了,真惹不起啊。
唐大嘟嘟有话说:你遇到了一位半夜闹妖的邻居,十分的不幸。遇到了不知小节,不知节制的邻居,实属不幸。
解决的办法有挺费心神的。一是直接找邻居谈,请他们不要在半夜三更天发出杀猪般的声音,影响到别人,这是上上策。
二是请物业同志帮助协调,解决噪场扰民的问题。
三是请派出所同志帮助解决半夜三更声音过大扰民的声音。
四是请来“震楼器”这件法定,开展系统作业,晚上他们叫完了,你就震,看看谁能休息得好。
五是邻居闹腾,你就放音箱,用音乐打干扰他们杀猪般的声音。
六是购买耳塞,晚上睡觉时把耳朵塞起来,两耳不闻窗外室,邻居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七是换房,选择隔音好,邻居素质高的小区居住,避免与素质低的居民为伍。
我就能帮到你这些了,
找房地产和物业,新房有保质期因为建造房屋对隔音是有要求的,有的是剪力墙隔音还可以,砖混房隔音差点,以前楼板房隔音更差,自已的房那就把隔壁垟四周及顶部剔深3一5公分槽装饰隔音材料,垟壁可以用2公分薄挤塑板刮腻子刮白即可,隔音好,同时门窗更换好点密封胶条,这样效果也起到作用。总之,还需要四周围邻居互相理解,互相自觉避兔产生较大噪音,
邻居家天天晚上12点就发出杀猪般的叫声,想想都令人不胜其烦。这种事情我也遇到过。
我家以前是老楼,和隔壁邻居只是一墙之隔,有一次邻居家不知道往墙上钻洞做什么,竟然直接把我家这边的壁纸给钻得顶起来,可想而知这墙有多厚。
我家客厅的墙那边就是邻居家的主卧室,有时候他家小孩拿东西敲墙或是在那边弹球我这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倒都无所谓,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家主卧的床头应该是直接挨在了两家共用的墙上,一到晚上,好不容易他家孩子不闹了,他们夫妻二人又开始折腾了。其实作为过来人都能理解,可是他家的床好像不太好,一直在咣咣地撞墙,声音有时候特别响,就像是有人在拿大木桩在凿墙一样,有两次把我家孩子都给惊醒了。
这可怎么办?邻居住着,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不提醒,他们根本都不当回事。后来有一天碰到邻居家女主人领着孩子出门,我就跟她说,楼下的李大娘问我好几次了,她以为半夜撞墙的是我家呢,你们家那床头是不是松动了,找人修修吧!
后来,果然消停了很多。
其实,邻里住着,有事还是尽量商量着来,避免发生矛盾,但是如果对方就是不收敛,那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了,比如,先要收集证据,你可以用手机把他们的动静录下来,然后善意提醒,拿出证据,如果对方是有羞耻心的人,相信肯定会注意的。
万一邻居就是死不悔改的那种,而且由于你的提醒,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那就得想想办法了,可以到业主群里求助,给他们施加压力,或是直接在他们动静大的时候敲墙以示警告,还有可以请社区人员过来协调等等。
最后还是那句话,睦邻友好,以和为贵。
房子隔音效果差,邻居晚上一到12点就发出杀猪般的叫声,确定是杀猪吗?怎么感觉像午夜凶铃。先同理心表示安慰下,别怕,办法总比问题多。
以下的方法,请自行慎重使用:
文明的做法: 建议上门直接说明,请对方注意影响。对方态度比较好,大家和和气气,从此相安无事。
如果对方态度蛮横,那么以下方法可以参考:
方法一:用手机录音下来,等到第二天夜晚12点旁边邻居发出杀猪声,直接播放录音文件,如果家里有功放那最好,此方法为以毒攻毒。
方法二:某宝上买个镲铜锣(不到10元,还包邮),当对方发出杀猪声的时候,你就敲打一下铜锣,此方法为你唱歌,我奏乐
方法三:买个震动音响,就贴到墙壁上,当发出杀猪声时,会产生共振,那效果就好像墙壁都在跳舞。此方法为与声共舞。
方法四:报警,理由是扰民。有的老小区物业基本上没啥用,只能报警,相信警察上门,邻居怎么也要收敛下。此方法为公告天下。
方法五:如果上面4个方法都不行,那只能自己破费,先把家里的窗户换一个隔音效果好的窗户。
方法六:如果觉得隔音窗户成本比较高,可以买一些3D立体墙纸,可以稍微吸收些噪音。
方法七:如果还是觉得噪音难以忍受,那就只能请专业人士来处理隔音效果。
既然是邻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是要理性处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自己要大度点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买点水果之类的东西,以送东西的名义间接的询问噪音的原因。看是否能得到解决。
如果问题,没得到解决可以找物业协商。毕竟很晚有噪音是物业管辖的范围。如果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有点过分了,可以报警!既然他不讲道理那也别惯着他了。
我想呢,前期还是多给人家点时间。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相处才是最好的。元芳你怎么看。
是不是我心多虑了?我总觉得这里的“杀猪般的叫声”里大有文章 ,是邻居被家暴还是有别的说道?还希望题主能够详细的说说。 不过,凭我的感觉,是不是特指那方面的活动声音!
如果是的话,我觉得半夜十二点做功课,时间上说得过去,毕竟也是夜深人静,情致正浓的时候,于情于理可以理解。
但是美中不足,房子隔音效果差,只想着自己的快乐,影响了邻居的休息,不知道当事人有没有意识到?
所以,为弄清楚这个问题, 你可以在他们再次发出叫声的时候,轻轻的敲敲墙壁,告诉他们隔墙有耳,注意收敛点动作。 如果羞耻心强烈,我相信他们会控制自己的声音。毕竟没有谁喜欢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邻居把自己活动的时间定在了夜里十二点,也是考虑不想影响别人,毕竟这时候都已经进入香甜的梦想,他们觉得开展自己的行动不会打扰别人,也算是够周到。
心静自然凉,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咱也可以把心胸放大一点,就当是理解邻居的难处,允许他们轻一点的叫声吧。
除此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鼓舞自己奋斗的动力。 以远离打扰为目标,努力赚钱,换个安静舒适的大房子,远离这闹心之地,自然也就没有这烦恼了。你说是不是呢?
远亲不如近邻,以和为贵!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如果不是特别“扰民”的声音,建议与邻居沟通一下比较好。我觉得题主所表达的有以下几点意思:
1、房子隔音效果确实差。
如果是这样,那么“作用是相互的”,对方能吵到你,你也可以吵到对方,只是“吵”的时间不一致。如果对方的“吵”影响到你的休息或学习,你不妨有时间跟邻居交流一下。
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送点当季的水果给邻居吃吃,或者利用楼下停车的时候打个招呼,完全可以最后才选那种比较生硬的方式——譬如在“吵”的时候,半夜去敲门,提出质疑!
2、房子隔音效果马马虎虎,只是隔壁邻居太吵了。
如果是这样的情形,最好是先想办法跟邻居善意提醒一下,若无改善,那就通过物业去协调一下,如果还是没有效果,那只能继续给物业施加压力。除非是忍无可忍了,可能就得报警处理。
3、楼主是否有夸大之嫌?
大家都知道,杀猪的声音,那的确是比较吵的,那可是猪用生命与利器在抗争。能叫的不响亮吗?
我不觉得会有这样的人:一到半夜,就开始“杀猪般的鬼哭狼嚎”。除非是傻子,而且还是定了闹钟的傻子。
总之,与邻居相处,还是以和为贵,如果你打算现在的房子长期住,那就完全没必要跟邻居撕破脸,除非是不打算长期住了。。。等一下,不打算长期住,那也没必要撕破脸,都搬走了还得罪人干嘛呢?
我以前住在城中村,就遇到过这种叽里呱啦乱叫唤的事儿。城中村的房子盖的非常挤,每栋楼之间大概只有不到一米的间隔。村旁边有个大型的物流城,所以租住在这个村里基本都是做物流的人家。不知何时起,村对面开了一家大型的 娱乐 城,于是村里涌进了很多 娱乐 城里的从业人员。
我楼上住的好像是一个女经理,快30岁的样子。她穿的是那种黑色的工装短裙,配尖尖的高跟鞋,每天半夜回来的时候,那种高跟鞋扣楼梯的响声非常刺耳。高跟鞋声音消失后楼上就开始喧腾了,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又是拉桌子的响声、又是东西掉在地上的响声、又是莫名其妙的戏叫声,反正吵的不得了,总是吵到凌晨五六点就偃旗息鼓了。
我开始以为是偶然这样,后来发现隔三差五就是这种情形和响声。我们那一层楼有好几家都是家里有宝宝的,在一起聊的时候都说楼上的声音已经严重扰乱了晚间的正常休息。
我们几个宝妈一直忍着,没有向房东反应,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下午一两点的时候,宝宝在家里戏闹着玩。突然有人敲门,打开一看,是楼上的女经理!她说小孩在家吵得惊天动地,咕咕咚咚,吵到她都睡不着,休息不好。让我们管好自己的小孩儿,不要发出这么大的声音。
我顿时瞠目结舌,真想把她晚上的事情给说出来,还有她的高跟鞋声音,但是我忍住了……
一段时间以来,整栋楼里都被搅得怨声载道的,可是大家都是在外面租的房子,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谁也没向房东说。
突然有一天,在我楼里住的几户在 娱乐 城上班的人全搬走啦!
原来是这样:这城中村里很多房东都是住在自家楼最高层,下面的几层就出租。偏偏我住这栋楼的房东,没有没有住在这里。那个女经理住我楼上七楼,属于顶层,然后她隔壁那栋楼离我们这栋楼只有大概不到一米的距离,窗户对着窗户。她晚上回来时杀猪般的吵闹声肯定是惊动了对面楼的房东一家。那个房东告诉了我们这栋楼的大房东,于是就把她们都赶跑了。
一枝春说:
人都是群体动物,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随心所欲的做一些违反公序良俗的事情。也不能把自己的任性快乐建立在扰乱别人的正常休息的基础上。每个人只有学会首先尊重自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杀猪般的叫声~~哈哈,可以想到题主一定是不胜其扰,恨的牙痒痒了。不过这种零点的叫声,不用问也知道是做什么。题主能不能换一种心态,静下心来,就当是:A、听张默讲鬼故事;B、欣赏恐怖大片;C、农村结婚听房……
开个玩笑,别当真。题主这邻居确实有点缺少公德心,隔音不好就动静小点嘛。干嘛扰人清梦、折磨邻家单身男女,说不定还影响青少年 健康 成长。不过话说回来了,邻居也许是无心之过,有点缺心眼罢了。也不用上纲上线,出手就物业啦派出所啦,和邻居把关系弄僵没什么好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搞成仇人似的真的好吗?
我家老妈身体不太好,行动不便,每天出去遛弯,邻居们都热心地扶一把,拉一把,帮忙拎个东西,开个门啥的,邻里挺和睦的。你要是一身戾气,整天像个好斗的公鸡,看邻居们理你不?别人就是惹不起你,远离你就是了。
所以邻里之间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还是要冷静处理,最起码要先礼后兵,千万别一上来就激化矛盾。如果刀哥碰到这种事,不太熟的,就上门拜访,态度温和,语言婉转,直接说明受到什么影响,拜托他们注意一点;如果很熟,就开个玩笑,比如:每天12点收听你家的大片,搞得我都神经衰弱了,要求补偿……要不你们表演个真人秀也行!
要相信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有羞耻之心的,说开了以后自然会注意。几句话就解决的事儿,何必搞得邻里反目呢?要真碰上那种没羞没臊的人,再动真格的也不迟。

房子不隔音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房子不隔音是种很难受,很折磨,很痛苦的感受。你想休息的时候,别人发出的声音都能听到,影响睡眠质量,你想安静的时候,别人发出的声音会让你感觉很烦躁,很郁闷。

相关说明
隔声材料隔声材料是指能减弱或隔断声波传递的材料。隔声性能的好坏用材料的入射声能与透过声能相差的分贝数表示,差值越大,隔声性能越好。
对于一个建筑空间,它的围蔽结构受到外部声场的作用或直接受到物体撞击而发生振动,就会向建筑空间辐射声能,于是空间外部的声音通过围蔽结构传到建筑空间中来,这叫做“传声”。传进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外部的声音或撞击的能量,所以说围蔽结构隔绝了一部分作用于它的声能,这叫做“隔声”。传声和隔声只是一种现象从两种不同角度得出的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

有个老人家八十多岁了,住的房子也快要倒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儿子不管,我想给他发网上,怎么发?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过自己的角色,都从中体验过人生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也是我们最无奈的生命。
我国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人口总量的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多。
陈教授躺在地板上三天
陈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学里教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了。自从老伴离开他以后,宽绰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与孤灯相伴。忙碌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老人:他每天佝偻着腰,拿着饭盒哆哆嗦嗦地去食堂买饭吃——因为他已经无法为自己做饭了。
1995年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看望恩师,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他只好打电话到老师的隔壁人家。隔壁人家也说我们这几天忙着过节,没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经常把钥匙放在过去任教的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打开门时发现老人躺在地上,人们上前推了推他,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好一会儿才有气无力地说:“我已经3天没吃饭,起不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已经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老人溘然长逝。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在冰凉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么滋味,当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拿钥匙开门得半小时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经达到26.4%,这就意味着有1/4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
可能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无暇顾及主流社会之外的那个老年群体,也无法想象下面这些情景:那一道门,甚至几级台阶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隔绝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剥夺这些老人的生命!我们想像不到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会让这些高龄老人束手无策。
80多岁的李老汉终日惊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钥匙开门。他总是不敢出门,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他只好减少饭量,这样就可少买东西……他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是因为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的简单动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却怎么也无法准确地把钥匙插到那个小眼里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然进不了门,急得他直用头撞墙……
90多岁的于老汉自己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还要照顾同样是9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伴儿。老太太已经无法自己走到卫生间上厕所了,只能在床边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于老汉的帮助下颤巍巍地坐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却把便盆坐翻了,于老汉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万般无奈,想来想去只好打电话找居委会,老太太就在地上坐着,解不了手,直到居委会找了他们楼下一个刚退休的妇女去帮着才把老太太扶了起来。怎么办呢?连解手这样的小事,老两口都完成不了,于老汉对来帮忙的妇女说:“我们给你钱,你能不能每天来两次?”她说:“我刚退下来,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们这儿呀!”于老汉很无奈地说:“我们给你钱怎么还不行呢?”
人到老年,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个独居的70多岁的老头儿,老犯糊涂,经常把锅放在煤气炉上就忘了,出去买东西,不仅烧干了锅,弄得满楼道都是烟,最后把消防队也找来了。
还有一个老太太,那天买了一只鸡,回来用弹簧秤一称,差了100克,又回去找,就把锅忘了,里面的水把煤气浇灭了,满楼道是煤气味儿,差点儿引起大火,闻讯赶来的人们只好把门给踹开,关掉了煤气。当她惊异于人们为何打开她的家门时,耳聋的她,却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
想下楼比登天还难
这是一对90岁高龄的老两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就被禁锢在家中的小天地里,日复一日,他们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惟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惟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是活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住在5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的老人来说,下这5层楼,无异于一次探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也走不了了。于是两人搀扶着,如履薄冰般一点儿一点儿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
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着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5楼。
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到过外面那个世界。
电子时代无信可读
人们不会想象到,老人们为走出隔绝——就是为了走出那个单元门,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搬进楼房,告别了昔日的大杂院。然而,虽然人们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间的距离却更远了。一个个单元给人们带来私密空间的同时,也把人们隔绝在一个个防盗门后。
然而,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痛苦。在陈老先生的生命中,惟一的乐趣就是读儿子的来信。繁忙的工作、体贴的老伴都已经成为过去,当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希望被实现并且失去意义之后,出国留学的儿子,以及有关儿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幸亏他有个远在天边的儿子,于是他每天也就有了个念想,吃过早饭,他就到收发室去等信。如果看到儿子的信,他就把信从头到尾念一遍。于是这一天他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然后就去找往日的老伙伴,讲给人家听。等到把信讲得熟得都背下来了,第二封信也来了。
可前些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儿子开始不愿意写信,改打长途电话了。因为能直接听到儿子的声音,老爷子开始还挺高兴,但儿子末了一句话让他心里不痛快:“爸,这周我就不写信了,太忙,反正我这儿的情况电话里也说了。”以后,儿子打电话回来老人就觉得不满足了:好容易把电话等来了,拿起来还不敢多说,国际长途,怕儿子多花钱。越是这样,到儿子来电话时,真想说的事又记不起来了。
前年,儿子把孙子也带回来了,可把老爷子乐坏了。孙子还在儿子的指使下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学会收EMAIL。这高科技的东西真是好,真是“天涯若比邻”了,他与亲人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了。可孩子们一走,他就开始恨上了这高科技:没有它时,他心中还有个念想,可以到收发室去等信,现在联系方便了,儿子倒不写信了,有事都在电话里说了,或者发封EMAIL了事。他发现,到收发室等信的那点儿乐趣,对他来说,竟是那么重要!
就是想和人说说话
中央戏曲学院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在生活热线当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说的都是家里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说出想解决什么问题。当这位老师问他究竟想咨询什么问题时,老人叹口气说:“我没别的,就是想说说话儿,说说家里这点儿事儿。”
说说话儿,这对任何人都是太简单的事儿了,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别说有人听你说说话儿,就是想听人说说话儿,也十分地不容易。王大爷就是为了说说话儿,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把家里的马桶弄坏了!
房管所的水暖工小方怎么也不明白,王大爷家的马桶老坏,按他的经验这样修好之后起码能用一年,可两天之后又坏了。于是,再一次给王大爷修好马桶的两天之后,他又敲门来到王大爷家,笑呵呵地问:“大爷,您的马桶没坏吧?”王大爷一愣,随后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难为你了!”老人随后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把实话告诉了这个水暖工:“如果不是你来修马桶,我就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
王大爷平时太寂寞了,就希望家里来个人,如果知道今天该收水电费了,他就早早在门口等着,只要听到动静立刻就把门打开。据说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80多岁的刘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那天听说居委会要到家里走访,老太太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天天在门后站着等居委会的同志--家里终于要有人来了,可有人说个话儿了!居委会的同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到来,会让刘老太如此兴奋。那天居委会的同志终于去了,他们刚敲了一下门,门立刻就开了,把毫无准备的一大帮人都吓了一跳。
幼儿园正准备搬家。忙乱中却突然钻出一个老头儿,他执意劝说园长不要搬走。本来搬家就够乱乎的了,还要跟这个较真的老头废话,弄得大家十分气恼:这老头儿怎么回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幼儿园搬家关他什么事儿!
谁也不知道,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老人多么重要,就是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支撑着老人生活的信心。我到老人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家中全是灰尘,不知多少天没打扫了,对这个行动迟缓的老人来说,打扫卫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落满灰尘的地上,有一条清晰的脚印通向窗口,可以想像,这是老人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老人每天都要到窗边去呢?我走到窗边,发现窗下面就是那个幼儿园!每天,老人看着忙碌的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这里,看着孩子们在下面玩游戏,看着他们打闹……在老人那静得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是他惟一的乐趣。
曾有人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们说说话,可是儿女们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们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们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最后倦意地说了一句:“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老年人的绝望阴影
对于我们这个一贯讲究养生之道的民族来说,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在我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可能比其他民族更为深刻一些。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1岁,但从整体上来说,其中10-15年的生命质量是比较低的,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有的干脆就是植物人。绝大多数人在这10-15年里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破解基因后,据说人的寿命还会大大延长。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将是老年,如果我们真的有幸能活到150岁,但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30多年,我们的积蓄只能保证我们活到80多岁,剩下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办?长命百岁固然可喜,但高龄却常常是疾病缠身,我们那点儿收入,能让我们维持健康吗
卓老太也是一个被禁锢在床上的人,她因为脑溢血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已经在床上躺了6年了。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人们给她剃成光头。床,成了她的栖身之所,也成了她的监狱,因为她无法走出一步,每天她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长时间望着窗外,看着太阳一点点地升起来,再一点点地落下去。躺在床上的卓老太现在惟一的念想就是盼望国家能早日出台一部法——关于安乐死的法律。
她要忍受病痛,忍受保姆的白眼儿,要忍受与世隔绝的孤寂……6年的折磨已经把她所有生存的欲望都磨没了。儿女们不能说不孝顺,为她请了保姆来照料她。然而这种照料,同照料一只猫、一只狗又有多大区别呢?所有的亲情只剩“保姆照料”这一点内容了。她活着,不仅自己痛苦,也是别人的负担。解脱这种处境的惟一办法就是死,可她自杀两次都没成功,却在肚子上留下道道伤疤……
在我周围生活的老年人中,我发现,他们最恐惧的就是疾病,特别是疾病导致的意外死亡,很多老人明显缺乏安全感。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她的辖区内有一对年龄均已90多岁的老两口,他们时常嘱咐她说:“主任,你平时经常来看看我们,你如果敲门时,我们5分钟之内来给你开门了,就没事,如果没开门,你就得想办法来救我们了。”
最大的悲剧是丧偶
如果说,在一生中,我们可以幸运地躲过战争、车祸、火灾等种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悲剧的话,却无论如何也躲不开另一种悲剧——丧偶(只要你不是死亡的那一方),区别只是或迟或早罢了。而丧偶的悲剧最多、也最普遍的,恰恰是发生在人生最脆弱的老年期!
郝先生是一所大学的系主任,1971年夫人病逝,在家里从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为了照顾他,女儿每天一大早就要从自己家中赶来,先服侍他吃完早饭,又为他做好午饭,再急匆匆去上班。可老人家每天中午热饭时,不是把饭烧焦就是把炉子弄灭,总是十分狼狈。有时女儿太忙,中午来不了,怕老父亲饿着,便买了一些挂面让他自己下着吃,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年母亲把父亲惯得竟然连挂面都不会下!
在老伴儿去世的那段时间里,郝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园里度过,一天又一天徘徊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路上。一方面,他不愿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他与儿女也无法像与老妻那样沟通。一辈子琐琐碎碎、磕磕绊绊就这么过来了,而这琐琐碎碎构成的一切想起来就让他觉得无比温馨,这一切一瞬间就随着老妻的去世而坍塌了。形只影单,瑟瑟秋风更在他心上添了一分凄凉。他长时间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消磨时光,渴了上茶座喝杯茶,饿了上小饭馆充饥,没有多久,他便也随夫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目前,北京已经出现老人自动组织起来的、非婚姻的家庭,这些老人共同购买了一个院子,共同出资雇请3个保姆照料生活。还有几个有亲缘关系或者是朋友的丧偶老人生活在一个单元房里,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也有一些老人采取不婚而同居的生活。专家们认为:家庭、社会都应对老人的选择持更宽容的态度。与此同时,尽可能帮助丧偶老人走出心理危机状态,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反思轰动的文化现象
近年来,有两个文化现象引起我的注意:一个是1998年春节晚会上,一首歌词平实得像聊天一样的歌儿引起轰动,这首歌儿的歌名就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让人们于不经意间想起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孝道;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在2002年颇为叫座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部近一半内容都是表现离休老人石光荣退休回家无所事事,郁闷中四处发泄怨愤的电视剧,何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据歌手陈红说,她唱了这首歌后,有的老年人拉着她的手连声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然而,被这首歌所震撼的不仅是老年人,还有很多中年人、青年人……
而2002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则让大多数坐在沙发里品味这部戏的人,都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那个激情年代。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气味十分浓重的时代氛围中,那个年代的那种朴素的激情也许显得弥足珍贵。
老妪状告儿女的理由
前不久,一位老妪上书法院,状告儿女不孝。经调查,儿女们专门为她购置了公寓房,并为她雇了保姆,衣食丰足,出行方便,并无任何虐待的行为。问其告状的理由,她直言,无人和她说话,太孤独了,希望儿女们和她生活在一起。做儿女的,实在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还想要什么?衣食不愁,还怎样?那“说话”就那么重要?
其实,在今天这个物质已经很丰富的年代,对于消费相对较低的老年人群来说,缺得更多的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
有报道说,北京市2000年6000件民事纠纷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有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赡养纠纷。
调查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对赡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只求温饱”跃升到“精神层面”。
一方面,今天的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需要时间去“充电”,需要花费比老一代人更多的精力参与竞争,身心疲惫,精力透支,对老人“奉陪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一个闲,一个忙,一个要人陪,一个没时间陪,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人到老年,他的社会性或者说他们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子女了。而子女们呢,又常常是有心无力,他们理解不了老人们对“说话”的渴望,就如同忙碌的人理解不了孤独的含义一样,他们理解不了一个人的社会性对于人的内心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需求。于是老人们发出“日子越过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糟”的感叹。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况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变化,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等各种心理及生理疾患。有的老人对我说:“我把儿女带大了,又把孙子带大了。现在他们不需要我了,都不理我了,我还不能说他们不孝顺,赶明儿他们知道了,就更不孝顺了!”
人民大学的穆光宗先生对孝道有一个很现实的评价:“在现代社会,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老人病了,子女们想24小时守在身边几乎不可能。因为竞争很激烈,时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
晚年幸福的三个因素
我们怎么解释老人晚年幸福的这3个因素呢?
首先是经济条件。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今天的大多数老人仅靠退休金,恐怕是很难过上富裕生活的,不说别的,有点儿病就全完了,疾病可是个无底洞!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连病都看不起。第二个是老人的社会化程度。现在很多老人属于空巢家庭,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孤独寂寞就不用说了,一旦有了困难,也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以至于出现意外。今天生活在单元楼里的空巢老人就如同现代鲁滨逊,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老人的生活中能有一个社会群体,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至于说到第三点,健康,在老年能一直保持健康,不仅很难,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天,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更愿意独立生活,这样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国内外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愈高,心理健康愈差,且愈不快乐。如果老人经济能独立,生活能自理,多数会选择独居。
但下一个问题是:我们靠什么养老呢?对此,老年学界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还是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二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也是承袭家庭养老方式的。也有人认为:社会化养老应该是个方向,现在几代同堂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化养老方式能够解决他们高龄后的生活照料问题。
老龄的两个阶段
在目睹了众多的老年人生之后,我对老年这一段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老年人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
可能有人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划分没有多大意义。其实明白这个划分原则,对老年人统筹自己的晚年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从退休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低龄老年。
这时,你的生活不仅能完全自理,而且还能帮子女带带孩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因而你同子女的关系会比较融洽,你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由于人生经验丰富,你能很精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度过退休后最初的一段不适应期后,你会生活得很轻松,没有了工作和孩子的拖累,如果身体再比较健康的话,这一段可以算是你人生的黄金时期。
据我所知,这个年龄的老人,有参加老年时装队的,有组成俱乐部自己驾车旅游的,有报团去全国各地甚至欧洲旅游的,有在老年大学刻苦攻读的。当然也有不少继续“发挥余热”的,特别是一些曾经多少有点权力的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那不多的退休金,大体能游刃有余地度过10-20年。
然后呢?然后就是体质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困难,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身体上的各种毛病越来越多,对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恐惧越来越深,故交知己越来越少……更重要的,你对别人,对社会的依赖越来越深,于是你的自主度也越来越少。我想,要想晚年生活得好一些,上面说的那3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经济上要比较富裕。要想富裕,就要学会理财,可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都不多,我们该如何理这点儿小财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小财”,说到底只是退休金和一套公房而已。)
据说北京一家电台的王女士和丈夫商量好退休后花5万到10万元买一间农家小院,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同时将西城区的房产长期出租,租金加上退休金也算是小康了。我的好几位面临退休的朋友,都有这种“归隐田园”的想法,想在退休后买一间农家小院,一方面可把闹市区的那套公房出租了,另一方面可在小院里种点儿什么,既可活动筋骨,又可补贴家用。
第二个问题就是老人退休后的继续社会化的问题了。这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儿”了,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多说了,比如旅游、上老年大学等等。据说在上海,有四分之一的证券投资者是老年的“小股东”,他们每天在这里和老朋友谈谈新闻,论论股经,“赚上点小菜钱”只是副业,找到同龄人交流才是“正事”。
据说美国老年人独立性很强,退休后一般不依靠儿女,大都生活在老人服务院所,其中老年公寓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公寓由政府或社区出资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费的老人住所,一般收住65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无需他人过多照顾,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将自己的房子卖掉,住进老年公寓。用卖房的钱支付公寓所需。美国设有专门款项用于老人小型住宅的设计与兴建,或者整修老人现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规定公寓不得对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
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几家档次较高的老年公寓也相继收住了一些老年夫妻。他们都是将自己的住房卖掉,住进条件较好、收费相对较高的老年公寓中。其费用除去养老保险金以外,所差数额由卖房钱补齐。
据说现在还有人在考虑建立寄宿制的老年大学。这个创意不仅是教育上的一个突破(如今不是提倡终身教育了吗?),也是老年赡养问题上的一个突破。这种大学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为老人转移丧偶的注意力、走出悲剧的阴影提供了思路。而寄宿制的老年大学巧妙地保护了老人们的自尊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让老人们堂而皇之走进去而不必担着被遗弃、或者等死的名声,又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去自由。只是我琢磨着,教这些老学生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个问题就是健康,这几乎已经是所有老人的共识了,但如何保持健康,却是很多老人并不知情的。我发现很多老人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一种误区,以为药物能够给他们带来健康,每天都要吃上一大把药。其实,人到老年之后,身体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过多地吃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我认为,要想获得健康,首先要有相应的知识,不仅是生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养生知识。
我想,一个人,你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青年时期筹划,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中年时期筹划。因为你不用担心收入问题,而且也还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影响你的命运,比如婚姻、生育、工作调动、甚至各种突发事件等等,让你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是,你一定要为你的老年筹划,因为老年不仅漫长,而且一直是丧失期,因此,筹划得越早越好!
一定能走出悲剧
由传统道德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论,曾让中国历朝历代的老年人承袭同一种养老模式,也使无数老年人把他们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顺”这个偶然因素上。而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养老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们自身的悲剧否定了这种养老模式。
我们晚年的幸福,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关爱。其实,社会化养老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人道、也更为自主的养老模式。老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为今天的社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后一代人动用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运行的重要体现。为了让老年人安全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医疗体系、娱乐体系、教育体系、住宿体系、生活用品供应体系、心理咨询体系……使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走出悲剧的宿命。
网站名标签: 生活房子房产家居装修亲情 上一篇:有哪些方便又实用的家居清洁好物值得安利?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