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对于建筑来讲,或许设计得棒所指的并不应是造型新颖夸张或内部设施完善——那描述的是雕塑的质量或家具的质量乃至服务的质量,并不是建筑本身的质量。
所以本答案提供两个看起来刚好相反的建筑史中的知名学生公寓案例吧——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大学学生公寓瑞士馆与阿尔瓦阿尔托在麻省理工设计的贝克楼。
将二者在此并置,是因为其平面在策略上是如此的一致——都将公寓主体处理为线性排列,公共部分则放置于地下;但深入到各个空间时又因为对宿舍理解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操作:从平面图上看,则瑞士馆表现为公寓部分直、公共部分曲,而在贝克楼中则刚好相反,公寓部分被处理成曲面,而公共活动部分则是直墙处理。
在瑞士馆中,公寓区作为主体部分似乎只是柯布的宣言,严格按照柯布所提倡的新建筑五点而设计,主立面在外观上接近马赛公寓。但就是为了保证这一点,柯布做出了大量工作以免公共空间的体量与质感破坏立面的节奏。一个最大的动作就是将公共区域放于公寓的矩形体量之外,并将其掰弯。
如上图,左侧为瑞士馆平面,点画线所示方形区域为公寓区,由六组粗大的混凝土墩支撑。区域内为宽敞的廊道,公寓区主入口藏于其后。进入主入口,右前方正对迎宾台,迎宾台背后为员工休息室及一间办公室,门厅左侧则为一部通往学生公寓的楼梯。正如上文所述,与公寓区不同,公共区并未设计成规则的矩形平面,而是将一道外墙变为弧线,楼梯间也不笔直,紧贴弧形墙面升向二层。这样好处是什么呢?
不妨先将平面修改直平直状态,再与真实平面相比较。请各位读者不要用死板、活泼等词汇简单描述这种差异,而是仔细想象其在感官上的差异。
首先是外部的,如果公共区域仍是矩形体量,从视觉上两个体量处于粘连状态,则公寓部分的矩形体量与底层架空均不纯粹——而将公共区域掰弯并将墙面从清水混凝土置换为毛石及喷毛的混凝土之后,两个部分在外部视觉上得以区分,服务部分更独立,而公寓部分更纯粹地完成柯布对新建筑的希冀。
对于内部来讲,这个掰弯操作则同时解决了几个问题:使私密的空间相对扩大;墙面弯曲,各个房间的面相、视线与人的行进路线不一致,使私密空间、公共空间、学生公寓在视觉上有所分散,减少干扰;除开迎宾台与入口直接对应外,楼梯间贴着弧形墙面采取相应的弧线形式,视线与路线在同一空间中错位避免单调的同时拉长了这部分的空间体验时间,并通过另一侧的弧形玻璃墙面将大堂入口处收窄,增强了大堂空间的私密性。而依附于这弧线玻璃幕墙摆放的座椅,其形式相比直线型的椅子使人在落座时因不同的面向有一定的聚合感而更利于人们交流,同时能从对角线看穿整个大堂,使其更显宽敞通畅。
所以瑞士馆是一个为了公寓部分的纯粹性而在公共空间用力作设计的有趣例子,我们从其中或许可以看出柯布对其理想在精神上的执着与行动上的努力。这些努力保证了公寓部分在空间上的革命与纯粹,也保障了公共部分的空间品质。
在这里引用一段康的话吧
I do not like ducts, I do not like pipes. I hate them really thoroughly, butbecause I hate them so thoroughly, I feel that they have to be given their place.If I just hated them and took no care, I think that they would invade thebuilding and completely destroy it. I want to correct any notion you may havethat I am in love with that kind of thing.
贝克楼中,显然阿尔托更注重的是公寓内的品质,而似乎对将其作为自己的建筑宣言没太大兴趣。阿尔托在此处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一块比较有限的场地中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公寓单元朝向阳光与风景(场地旁即为美丽的查理斯河)以保证每个居住单元内部的空间品质。设计中并未采用通常所用的扇形、梯形或回字形,而是将单元一字排开后,折叠成一个蜿蜒的蛇形,这样既使其达成最初自己设定的目标,又减小了巨大的宿舍体量对接到带来的压迫感,公寓区的曲线由此而来。位于北侧的房间(少部分宿舍位于北侧但尽量向西开窗,其余均为服务用房)无曲线必要,则全部取直,这样在保障了工艺的简便的同时还可以依靠两侧不同的房间形台使走廊的空间品质得以加强。曲线的平面形式使公寓单元内部尽管获得了充足的阳光与风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大问题,即家具无法标准化制作,每层楼的43个房间拥有22种不同却相似的形态,这些形态都需要单独设计置入型家具,阿尔托也为此一一做了设计。而除开每层的服务用房之外,公共区域则自然地放置于公寓区蜿蜒后在场地中所剩余的楔形空间,并尽可能地减小其体量及形式给场地带来的冲突感,所以自然地设计成了低矮的矩形空间。
这两处建筑作为经典值得分析之处太多太多,材料、工艺、逻辑乃至家具等等方面都可以分别学习到很多东西,这篇答案只能做到分析一小部分。
单单从平面上看,一切形式都在清晰地解决各处的问题,却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好像是一道关于公寓的论述题,两个考生打出了角度不同但一样精彩的答案。
是为建筑之美。
PS:瑞士馆所在的巴黎国际大学城(法语:Cit Internati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是位于巴黎第14区南部的一个学生宿舍群,为法国政府为在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留学生而修建,共有40座建筑,其中不乏大师作品:在它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发展进程中,众多著名建筑师在此留下了建筑印记。1926年杜多克在此设计了首座居住建筑,荷兰学院。1930年柯布西耶为园区设计瑞士馆,在1954年他与卢西奥科斯塔联合设计完成巴西馆。1969年克劳德帕郎设计了伊朗馆等等。
尽管中国建筑师虞炳烈前辈在几十年前的毕业设计中就做了中国馆的设计而获得了法国建筑师认证,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城中一直没有中国楼出现。
2017年张永和老师/ 非常建筑联手 Coldefy & Associates 赢得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竞赛,“和园”项目即将开工,预计将于巴黎国际大学城建城100周年之际投入使用。
一般学校规划有严格的功能分区,有校前区,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生活区,有的还有教师生活区,研发区,社会实践区等。
一、入口景观区
一般而言,中国高校入口景观区是指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是人们对这所大学的第一印象。它由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大门主体建筑、周围环境、地面铺装以及透视到校园内部的景观所组成。
二、科学教研区
一般而言,中国当代大学科学教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是各学科的集散处,以及教学核心区的集中地。它是由师生使用的公共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设施组合而成的空间。这里应是大学空间结构的高潮,许多重要景点都集中于此。
三、行政办公区
目前中国高校的院系设置较为复杂,各院系的行政办公融入院系的教学区域内,而学院级的整体办公需单独设立。此区域的景观设计应简洁。严肃,多以规则式为主,设有小型喷泉、树阵、组合花坛和草坪。因办公的需要,需在行政楼附近设有临时停车场所。
四、学生生活区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生活区是校园中最受人喜欢的空间。多由宿舍楼、食堂、洗浴中心等建筑组成。在该区域可以开辟林间空地,设立花坛和围合性休息座椅,同时可设计供学生节假日聚会的公共空间。
五、体育运动区
高校体育活动区域一般面积较大,由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组成。体育运动区四周可栽植高大的乔木,下层配植耐阴的花灌木,从而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具有一定密度的绿化带形成的绿荫,一方面可以遮挡夏季直射的阳光和冬季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噪声的扩散。
六、生态休闲区
生态休闲区是近年在高校逐渐产生的一个功能区域。从功能上看,目前,由于许多公办纷纷迁出原有狭小的校园,进驻面积较大的新校园,且教学生活用建筑物层次设置较高,在规划时除了建筑组合的空间外,还留有较集中的生态型空地。
学校功能区作用
学校功能室是为了科学化,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造,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心目中最满意的学生宿舍设计就是像我们在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每一个宿舍都相当于是一个公寓,我这个人不喜欢群居的住宿,因为在一个宿舍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布草的习惯。我觉得稍微好一点的设计就是学校应该设置一下,二人间最多也就是四人间,超过四个人的话,我觉得生活当中也就会生一些摩擦了,如果是二人间或者单人间的话,最好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种上床下桌的这种,因为在很多大学当中,我们都没有上床下桌,这种配置,所以说作为一个过来人,以前经历过那样的破宿舍,以后我特别希望自己将来上研究生的时候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宿舍,因为宿舍有上床下桌,这个设计的话,那么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因为很多时候宿舍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就导致很多同学们没有一个学习的地方,因为学校的图书馆每天都是爆满,没有一些地方学习,这样的话就导致同学们很多人都选择在宿舍打游戏了。有就是我喜欢的宿舍设计,应该包括空调是一定要必须的,因为夏天的时候实在是太热了,没有空调的话,真的是很难忍受的,还有就是宿舍24小时不断水不断电,然后也应该宿舍里面提供一下热水,我觉得能够提供热水是非常方便的。最好的话,宿舍很厉害,应该配有淋浴和自己的洗浴间和厕所,这样就太好了,因为像我们大学里面的那些公共厕所,或者是公共洗手间,有的时候根本就不够用,所以说独立卫生间和毒浴室是我觉得大学里面设置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