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学,这个和室友们的关系处的融洽和谐,不一定非要在一起吃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各方面关系处理的好就可以了,我想并不会孤立你的,谢谢。
正常,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感到孤独,独处的生活状态、独自一人的孤独心态、多愁善感的思想状态,都可能产生孤独感的。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电影,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无人陪伴的时刻,这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你要适应孤单,但你不能让自己一直孤单下去。
也就是说,要有和孤单和平共处的能力,但也要有能融入人群的能力室友和你时间上调不来没关系,可以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看电影,如果有空的话几个人一起,不行的话一个人也没关系。
即使干脆和室友这个人就协调不来也没关系,那就多去参加活动认识其他的朋友,认识和你是一个世界的人。
等伤疤上开出绚烂花朵的时候,我们也就成为了更好的大人。试着去交朋友,但是并不强求和任何人做朋友;
试着去融入集体,但是并不抗拒一个人独处的曼妙时光。
没什么尴尬不尴尬的,在学校时候都是以学业为重,而且一个人吃饭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好处。
你会发现其实在学校的时候,好少时间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而一个人吃饭,正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时间。
多人一起吃饭,其实到最后你回发现,唯一的好处就是多了解了一下八卦,多认识了一点可有可无的生活知识。
然而自我的反省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你能这样想,还有什么尴尬。
就像古人说的,当你能在别人感到怪异的目光中淡定思考,那么你的成就只能是无可限量。
中学时代的我,每天都要和宿舍的姐妹们一起吃饭、一起去洗手间、一起回宿舍。觉得这才算是其乐融融,但是偶尔也会很困扰,因为大家一起行动就难免要互相等待。
当别人等我的时候,不管我在做什么,心理压力都会很大,想快点做完手头上的事情,毕竟还有人等着,但越是急躁越是做不好,最终事情做到一半就中止了;当我等别人的时候,常常觉得很无聊……后来,一起吃饭变成我的一种负担。独自一人,有利于“走出去”拥抱这个世界大学的时候,因为大家课程不同,很难有机会等朋友们一起吃饭。
我就索性一个人吃。一开始很不习惯,觉得自己好像很孤独的样子,也会觉得在陌生人的眼里自己像没人理的孤儿一样。但是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我开始在吃饭的时候看脱口秀节目、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觉得我行我素的生活其实很充实。除此之外,我经常在食堂碰到一些跟我一样一个人吃饭的同学。大家都有兴致的时候,打个招呼,拼桌吃饭,原本不太熟的同学也能有一两次聊天的机会。这种拼桌吃饭不是约好的,是纯偶遇的,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人,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的圈子扩大了,见识也增长了不少。如果我只跟我的好朋友约好每天一起吃饭,就相当于变相地将自己圈在一个封闭、拒绝他人加入的圈子里,你永远都不知道圈子外面还有那么多你没见过的人、没听说过的事物。
所以,独自一人吃饭,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孤单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在于有没有人陪别人觉得你孤独,你不一定孤独;别人觉得你热闹,你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热闹?别人看到的永远只是表象。“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句歌词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它点破了,孤单只是一种内心感受,无法通过表象来判定。
很多孤单的人聚在一起,只会让孤单的情绪放大,根本起不到治愈的作用。所以,只要你自己内心充足、不觉得孤单、不觉得害怕,别人怎么看你,那是别人的狭隘,与你无关。况且,陌生人也有自己的世界,很难去留意到一个独自吃饭的人。独自吃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