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会让孩子做决定,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现有责任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的家庭追求的不再是孩子的数量,而是如何教育好孩子。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没有时间管我们的学习,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多,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了。而如今的孩子吃穿住行基本都被父母包办了,家里就一两个孩子,父母恨不得把最好的给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替他们铺好了路,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是否愿意走家长铺好的路。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只要适当的给孩子提些建议就可以了。
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选衣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孩子自己用的东西,都以孩子的选择为主。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特别不合适的,也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意见,但最终还是孩子做决定。
从小让孩子做决定,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越来越有主见,他每天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有很明确的目的。只要是涉及到他自己的事,有时候不需要我们参与,也能轻松的解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付出的比我们更多。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很明白自己决定的事情就要自己负责,他可以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但是好不好看都得穿下去。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
在美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小事:
小朋友彼得感冒了,鼻涕不停地流。只见他拿起纸巾,很熟练地擦干净了。
其实,在彼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学会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穿衣洗脸、上洗手间、自己吃饭等等。彼得为自己能够干这些事情感到骄傲,他知道他能自我管理并不断学习新技巧,他显得很有信心,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从幼儿时期开始,孩子们就表现出要干自己的事情的欲望,婴儿自己去抓勺子是因为他想喂自己吃饭,父母常常害怕他们把衣服、桌子搞得一团糟,而不许他们自己试一试。父母这样做其实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有关专家提醒父母,只要孩子显示出要为自己做事情,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做父母的总是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忙来忙去。因为孩子小,父母似乎责无旁贷地要走过去帮他们,特别是当父母看见孩子有困难时。但是父母必须制止这种冲动,因为父母习惯去帮助孩子,常常没有认识到这种帮助有时是没必要的,孩子们早已掌握了技巧。父母替孩子们干事情,经常会受到孩子们的抵制,他们会说:“让我自己来。”每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如果他们有机会去表现,照顾自己,帮助父母,他们会为自己有能力而感觉良好。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愿意去为自己做事情,为别人做事情。
有时在看到父亲写字时,孩子忙着找一支笔想要写写画画;妈妈浇花,孩子也要提一玩具桶来帮忙。这是一种参与的欲望,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欲。但这种意愿可能被恐惧、呵护和父母的包办式服务所挫伤,因为父母有可能担心他们碰着,有可能担心他们帮倒忙,或者担心他们太费力气而拼命阻止。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被打击,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弱点,开始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的评价很低,然后他们发现别人能为自己提供的服务又快又好,这样使他们已经很低的自信心就会变得更低。父母可以遵照各种书里的教育准则去教育孩子,这些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当事情比较急,或父母希望每件事情都干得很像样子时,就容易放弃这些准则而自行其事了。
父母常常低估孩子们的能力,放大他们的无能为力。但在有的方面,父母却又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当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时,等于把自己的高要求强加于孩子头上,使他们更觉胆怯。父母们应当做的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机会,这种信任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同时允许他们设立自己的目标。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妈妈,老师让我报名参加拼写竞赛。”13岁的杰奎琳一回到家就告诉妈妈。“太好了,你去报名了吗?”“还没有。”“为什么?宝贝。”妈妈问,“我有点害怕,台下会有很多人看。”杰奎琳很激动,她在家是个听妈妈话的孩子,在学校平时不爱多说话,但学习成绩很好。“我想你还是报名吧,亲爱的,你可以锻炼锻炼自己。不过这事情你还得自己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的看法。”妈妈离开了杰奎琳的屋子。过了两天,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让杰奎琳的妈妈说服杰奎琳报名参加拼写竞赛。杰奎琳回家后,爸爸妈妈跟她谈了话,爸爸说:“首先,我们不是强迫你一定报名,这事还是由你来做决定,但我们可以谈谈参加竞赛的利弊。参加了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智力,增强自己的信心。赢了更好,没得名次也无关紧要,爸爸妈妈不在乎。因为你在爸爸妈妈的心中是有能力的孩子,这点不需要用竞赛的名次来证明。”妈妈说:“老师打电话来说,他是很相信你的能力的。爸爸和妈妈还有你的老师,都不会以比赛结果来重新评价你。我们对你的比赛结果并不太关心,关心的是你是不是用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有开明的父母这样鼓励和支持,最后杰奎琳还是报名参加了。
妈妈知道杰奎琳很聪明,只是太胆小,杰奎琳不敢想像自己在台上对着那么多观众拼写单词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妈妈很想让杰奎琳见见世面,因为一个孩子总要长大,总是要离开父母,走向自己的生活的。爸爸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想杰奎琳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发现自己的潜力,只是有些发怵,需要做父母的给予鼓励,同时又使自己不感到非参加不可或非要得名次的压力。父母对杰奎琳充满了信心,但他们并不强迫杰奎琳,而是让她自己来做决定。通过这件事,杰奎琳增强了独立性与勇气,而妈妈爸爸鼓励了杰奎琳,使她没有失去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在这种很敏感的情况下,父母必须小心谨慎,给孩子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同时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有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
几乎没有几个家长是有意识地损伤孩子们的自信心,或损伤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但不幸的是这种无意识的伤害俯首皆是,由于这个原因,父母要有意识避免过分保护,给孩子机会,让他们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
每一个妈妈都忘不了孩子走出第一步时,自己的激动心情,许多家庭都用摄影机记下了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如果家长留心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这样为孩子感到骄傲的场面数不清有多少次。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所有其他方面,如同让孩子迈出第一步一样需要不断重复。妈妈从孩子身边退一步,把手伸向他,但孩子刚好够不到,就这样,妈妈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往前走。她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向前移动,不依靠她,独自地向前去,孩子在尽自己的努力,当他赶上妈妈,终于扑到妈妈怀里时会很激动、很欣喜,而妈妈也为孩子的成就而激动不已。在帮助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是这样,父母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用不着过分担惊受怕,也用不着过多地给予呵护,而是鼓励尊重,让孩子懂得父母相信他,随时会给予爱的支持,用真正的爱将孩子引向生活之路。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父母想像到的多,放手让孩子干,孩子可以从中体验到自信的快乐。
上初中的孩子总想自已做决定,他真的有做决定的能力吗?理由是什么?
父母养育孩子,照料孩子,自认为自己是很了解孩子的那一个,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父母自以为很了解孩子,实际上父母眼里的掌握也只不过是了解孩子的冰山一角,许多父母常常以“在乎你”为理由,替孩子做出决定,并认为孩子还会做出这种确定,造成父母产生你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一个。父母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喜欢跟谁玩,爱看某旅卡通片,父母知道的也是根据孩子日常个人行为得出来的。可是父母并不是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内心想法,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内心想法仅有孩子自身,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哪些,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父母却不知。
孩子想自己拿主意,这是好的主要表现,做为父母不该再用父母身份去横加干涉孩子的事,上中学的孩子已经能够辨别是非优劣,他们都是有实力未自己选自已的道路,做父母的大可放心。孩子她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能做出深思熟虑的挑选的。就算做出来的挑选错误,他也会立即调整的方向。想做的太离谱,父母能够给与正确引导,给与模拟化演试,让孩子自身再去考虑做出决定。
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自立”,而自立的三个前提条件是能够独立做出决定;可以独立判断自身价值;解决自我中心主义。孩子早已上中学了,父母一定可以放开手让孩子单独做出选择,单独担负挑选后不良影响,唯有如此孩子才可以发展,才可以独立思考,才可以完善。假如父母一直协助孩子做出选择,孩子宛如温室里的花朵,一点狂风暴雨却被击倒。做为父母大家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信任,使他体会到父母的情,体会到父母对于他的重视,让他有胆量面对选择,面对人生。孩子必须父母的情,而非父母给他做确定。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就是把有些事情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做,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自主、独立能力,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现在家庭中的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主独立能力很差,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宝宝独立意识的方法。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就放手让他 去做。事事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独立性的培养。不要过分宠孩子,什么都替孩子包办替代。
诸如吃饭总是喂,衣服总是帮着穿 ,使孩子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去做,更不会主动去做,当然也更谈不上会做。这样的孩子 一旦离开了父母就寸步难行,一筹莫展。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 ,自己洗脸,穿脱衣服,开关电视机、录音机等。这样,孩子尝试独立做事,就会觉得 自己干什么都能行,独立性自然会大大增强。
鼓励孩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让孩子有机会离开父母,学会支配自己的社交生 活,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安排孩子自己出去找小朋友玩,游戏 完后再接他回来。以后就让他自己去联络,选择伙伴。回家以后,可以表扬他、鼓励他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习惯于独立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在自 我锻炼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独立意识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性格是个体对现实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包括品德即对国家、社会、他人等设计是非善恶等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幼儿独立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幼儿及早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形成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良好的态度与友好交往的方式,以及对学习、生活、集体、自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使孩子具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拥有较强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
养成孩子负责、独立的态度。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