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女性权利状况真的已经到了很好的地步吗?”在“三八”妇女节前后,讨论这种诚恳的问题,或许比买买买、扮女神更有意义。
女权意识正在成长
女性地位高,必然伴随女权意识普及和主流化,表现应该是许多人,包括拥有话语权的人,普遍支持女权而不是相反。
本人曾到北欧某国访问,听闻那里有个女权主义党,表示很新异,翻译却淡淡说:“基本上我们这里的政党都会标榜是女权主义的呀。”所以可知这样的差距说明了什么。
但是,如果女权意识甚不发达,那女权也不至于成为话题。越来越受争议的前提,必然是女权意识的成长和扩散。所以,我们正处在一种动态过程中的节点上,此时有前所未有的性别异见。也就是说,有比以前更多的人,主要是女人,开始认同女权并且用女权主义的语言解释生活、批判现实、表达意见,而这让另一些人不以为然和反弹。
“女权”在为“女利”背锅
就事实而言,2016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平等差距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仅为第99位。这一类的信息是很容易被获取的,但是就我的经验而言,却并不能有效改变一些人“中国女权已经过高了”的执念。
实际上,笔者发现,现实中女权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在替很多不那么女权的女人背锅——她们试图在性别关系的传统规则之中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时,直接触犯了男性的利益,也招致另一些女性的道德批评。这些人,应当被称之为“女利主义者”而不是“女权主义者”。
这些“女利主义者”被指在向男性提高“要价”,却不做所谓相应的“付出”。这就是“女权让女人只要好处却不承担义务”这一说法的真相。不过也要承认,“锅”要“女权”来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现实境遇令一些男性失望无力时,话语权不强的女权和女人是他们比较容易转嫁归咎的对象。这与“女人祸水论”的逻辑是一样的。
我赞叹有些女性活得更精明,懂得在人生仅有的这短暂红利期内,争取利益最大化,她们的计较很理智很真实。而女权主义者,却没有通过和“女利主义者”切割来为自己争取支持。至于那些厌烦被“女利者”拖累的正直自强的女人,可能要警惕一不小心掉进“好女人”的陷阱:面对那些时刻都在觊觎着剥削女性的男权主义者和女利主义者,我们或许应该慎重于争相证明自己无所求。
女性待遇有待提高
事实上,女权主义的格局之大是很多批评者意识不到的。我的意思是,解绑这种零和游戏式的、交易与相互索取式的性别关系才是真正的出路。所以,要放下那种“男人理应如此,女人理应那般”的定见。
当然,如果中国女性的收入不再只有男性的54.6%,那么,她们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与多样性一定会提高。但纠正收入性别比不断扩张的趋势,却需要市场模式的深刻调整与负责任的反歧视政策,实际上在这一路径上的倡导,才是许多女性权利工作者真正致力之事,虽然文化改造与公众教育也很重要,但不能流于没有目的指向的漫谈。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努力并不为大众所知,甚至当有所成就之时也得不到归功。
总之,要想走出就当下性别争议的困局,还是要回到那句经典断言:妇女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在争取女性权利的路上坚持走下去,女权主义的女性与男性的支持者一定会越来越多。
其实细了解下来就会发现,激进女权对于一些事情是有自己的固定章法,比如对事对人的一种态度,或者在处理事情应该做出的情绪,虽然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法律依据,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理性,但她们就是非常信奉这些东西,只要有男性试图反抗,或者觉得她们的话有问题,那激进女权就会运用自己的手段来对付男性,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仇视。
二、还有一部分女权以毁灭男性为乐趣,所以仇视并无事由只是因为性别而已。另一部分女权就比较简单了,她们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在她们的心里男性就是需要打压需要毁灭的一个群体,所以只要身边有男性,或者说能够接触到男性,那么她们就会开始运用手段诬蔑、栽赃或者用更加过分的举动和手段,试图到达自己内心的那种感觉,只要让她觉得这事儿做了能够给男性造成困扰,那她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做,没啥缘由只是内心如此想就如此做了。
三、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男女平等,而不是所谓的男权或者女权。我个人认为在新社会中真的没必要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男性和女性都是这个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缺了谁都无法说是完整,何必要弄出一个什么男权或者女权呢?就算分出来个胜负又有什么好处?或者说分出胜负了又能有什么实际的结果?不管如何争论男性和女性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生物,我们应该推崇的是平等和自由,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最后:激进女权这个词让我想起来一个事件,那就是前段时间污蔑学弟的清华学姐,她可能就是一个激进女权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