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已婚女子的通称。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
根据民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在法律上即为成年。所以高中毕业之后的女生就可以被称为妇女了。
妇女这个词,乍一听到,我们自动在脑海里出现的形象大概是“母亲”!
母亲在从古至今的描述中,一般都是不重妆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形象。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很多有名的文人对于传统的妇女是很不待见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鲁迅和徐志摩。
鲁迅的第一任妻子朱安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中国女性,裹脚且没有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文化正是一些人提倡的。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
图为张幼仪与其子。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张幼仪的形象确实与我们想象中的传统女性较为符合。
针对女性的年龄,还有“女人十八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的说法,这种说法确实是深入人心的,有人批判这种说法是“男权社会下的价值判断的”。
所以,一旦被人称为妇女,就意味着,女性的花样年华已经逝去,身为女人的价值在男人看来已经减弱。即便现在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男权社会的余威仍在。女性仍然要受到男权社会的价值评判。
现代女性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受男权社会的制约要小很多,不想再被打上传统女性的烙印,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二十七八岁的女性还在称自己为“宝宝”,把这群还是宝宝的90后叫“妇女”确实难为她们了。
除了传统和年龄之外,妇女这个词,逐渐贬义化。
“三八”指从国际传至我国通用的“三八妇女节”,即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不巧是三八还有贬义,专指好捕风捉影,缺少女人味的八婆。通常前面带一个“臭”字或“死”字,是很难听的民间用词。
有考证说“三八”一开始是称呼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外国人——“广厦福宁上”五大通商口岸只允许外国人在每月8号、18号、28号进城,其他时间必须待在城外特定区域居住及限定与中国特定商贾进行交易,因此本地人一见外国鬼子就说“三八鬼子又来了”,于是一直流传下来,缩为“三八”。在台语中,“三八”并不仅仅指女人,行为不端,语言粗鲁、不遵礼仪的人都会被说“好三八”,“三八”在说女人的时候是一个名词,在说一种男女皆有的状态时又变成了一个形容词。
而在大陆人眼中被视为与“三八”同义的“八婆”,是粤语用来形容好管闲事女子的俗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三姑六婆”形象。
随着港台影视剧在大陆的走红,“三八”、“八婆”便由粤语区和闽语区的“省骂”变成了大江南北的“国骂”,成为多少八零后女生的童年阴影!三八三八听的多了用的多了,三八也就成了妇女的代指。
结果三八这个词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不过之前在微博上还发起过“反三七过三八”联盟。
如今的女性们都自带少女心,你说谁愿意被人家说成是妇女呢?
3月8日这一天,对女性同胞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虽然平时可能也会享受到一些来自自己的老公、儿子甚至朋友的关心,不过在这一天,女性将会被当作女王。享受女王的待遇。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这个节日,就是一个挺“烧钱”的节日,不过是心甘情愿的,毕竟是送妈妈和送女朋友。
妈妈把我从小拉扯大,到现在我自己在外面工作,这个节日其实也是没办法陪伴在妈妈身边的,所以只能给她打个电话,聊聊天,说一下节日快乐,然后给她买买礼物。确实每个妈妈都很不容易,要担心孩子是否吃得饱,担心孩子是否穿得暖,所以,孩子成年后,真的要好好报答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不是只在这些特定的节日做做样子,那这样就毫无意义了。
我觉得这个节日,如果能陪在妈妈身边,那肯定是坐着陪她聊聊天,说说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回忆什么的,想想就觉得挺温馨的。
至于这个节日对女朋友来说,那就不是妇女节了,而是女王节,不过不管是怎么叫这个节日,还是要有点仪式感的,给她买买礼物,如果在她身边,我还想给她送送花,虽然好像作用不大,但是保持一定的仪式感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这个节日对我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考验我的日子吧,考验我会不会买礼物,会不会跟妈妈聊天,会不会真正的去为她们做一些事情,不过说到最后,真正的爱,不是只在特定的节日去体现的。真正的爱,来源于日常生活。
三八妇女节的意义与目的是:
意义:国际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
目的:妇女节就是一个为了纪念女性运动而设立的节日,是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肯定与尊重,这也可算是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体现之一。三八妇女节的时候为女性准备一份小礼物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
中国妇女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纪念活动是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劳动妇女举行纪念会和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