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所划分的性格类型主要有:
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人们的性格类型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5、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5种。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7个基本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称为基本需求,其共同性质是,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缺失)性需求。把较为高级的后三层,即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称为心理需求或成长需求。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包含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等最低级的活着的需求。
绝大多数人是满足这一点的。如果一个人天天吃不饱穿不暖,为了一口粮食而发愁,那么这个人很难去发展下一个需求。比如乞丐,你与他谈理想、谈未来、谈世界格局,都不如丢给他一个大白馒头实在,他也不想去听你谈那些没用的。
那会不会出现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还直接跳到更高需求的呢?
当然有!
比如革命先烈,宁愿饿死都不会投降敌军,这属于从最低级的需求直接跳到第七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二、安全需求
顾名思义,安全就是指周围环境安全,不会有人身威胁,也没有战争。
这一点,已经开始有人无法实现了。
比如说,被卖进大山、天天挨打的女孩,她的这一需求就很难满足,所以,她要么想尽办法逃离,要么在挨打中变得麻木空洞。她很难去思考更高级的需求,什么尊重,什么实现自我,在这种环境下她很难去考虑。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步入这一需求,已经超越一小部分受苦的人了。但这一需求上停留的人非常之多!
归属和爱,指的是人积极社交,追求爱情,渴望亲情,希望家庭和睦团圆。
比如说带着孩子跳楼的妈妈,她的这一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她感受不到爱情、亲情,在她的世界只有被抱怨和经济的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归属和爱这一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产生了极端的念头。
很多文化水平低的老人也卡在了这一层,他们不懂如何去与人好好交流,也不懂怎么去关心爱护晚辈,到老了经常被子女嫌弃,导致他们孤独又无法宣之于口。久而久之,变得暴躁易怒,挑拨子女的婚姻家庭,而在子女眼中,这类老人被贴上无法理喻,倚老卖老的标签。
这一层如果缺失过于严重,很容易患抑郁类疾病,且十分恐惧社会交际。
当然,依旧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自救直接跳到第四层以上。比如说,一个自己带孩子的妈妈成功努力考上公务员,离婚带孩净身出户后又奋发图强成功奋斗到身价x千万。
不过,能自救的人,极少,百里不足一。如果你陷入第三层并感觉很痛苦,那么请你一定要努力奋斗自救。
从第四层开始,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了。并且这四层并不像前三层那样逐层递进,而是会出现跳跃的现象。
四、尊重的需要
这一层指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缺乏这一需求的人,性格大多是很自卑的。
但是能来到这一层,证明前三层已经“通关”,这一层的人所追求的大多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好地发展。并对自己有自信能处理好生活和事业上的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有一种“老好人”,不懂拒绝别人,经常免费为同事加班改稿而忙到深夜,吃力又不讨好,这种类型的人,便缺乏第四层需求。
自尊、自信、自爱,是这一层的核心。
五、认知的需求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人可能问了:我努力学习新游戏,这属于认知的需求吗?
抱歉,打游戏带来的愉悦是属于生理需求,归属于第一层次。
而有的人为了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主动去学习英语,并成功将英语学到可以与外国人简单交流的地步,那么这属于认知的需求。
那么有人又问:我缺失第三层次,但是又主动去学英语(或者其它技能),那这属于跳跃层次吗?
这种情况也有不少人会出现,但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很多要么第三层缺失并不严重,可以继续往下面层次推进,要么就是一时心血来潮去学习,往往学不到什么东西。
六、审美的需求
这一层是对世界美的一个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比如说去捐献希望小学,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有书念。又或者成立爱心基金,帮助有需求的人们。
这一层,可以归纳为真善美。
七、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一层是一个人的最高级目标,通常达到这一层次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为了二两碎银而苦苦劳碌奔波。
实现这一层的人,往往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坚定信念长达十几、甚至几十年。比如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学到的周总理,他的那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并成功,便是典型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
那如果说一个人为了挣钱而几十年如一日拼搏是否属于自我实现呢?
并不是,自我实现更多的泛指对社会的价值,而挣钱养家糊口属于前四个层次。
各层需求之间的递进关系
马斯洛认为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
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他还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有助于更高层次需求的激发。
可以说心理咨询,尤其精神分析就是做创伤治疗的专业户!关于创伤这方面著作很多,我选择常遇到的介绍,要更深了解,可以检索相应著作。
创伤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被治愈!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心理创伤是个体遭遇一种急性的,压倒性的威胁性事件所引发的心理过程。
当威胁性事件发生时,心理的内部处理系统对威胁体验所致的混乱后果失去了控制能力,于是出现心理失衡。创伤摧毁个体的心理支柱,它建立在对过去已经发生的和对现在应该发生的某种安全感之上。
弗洛伊德以“癔症性神经症”描述他所研究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年轻女性创伤个案,他记录的症状有:拒斥、否认、压抑、 情感 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强迫性重复和创伤情绪体验的反复再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根据DSM-5,PTSD的诊断以8项标准为基础。第一项标准确认了PTSD的触发因素,如暴露在实际的或者受威胁的死亡下,严重的伤害,或者性侵犯,同时满足下列一个或多个情形:(1)直接经理创伤性事件;(2)目睹过某人的创伤性事件;(3)知道创伤性事件发生在亲密的家庭成员或者亲密的朋友中;或者(4)直接经历过重复的或者接触到创伤性事件极其厌恶的细节。
复杂创伤应激障碍(C-PTSD)
PTSD还不算太糟糕,那么由于长期密集的创伤可导致明显的人格改变,许多权威研究者称这种为复杂的PTSD。
这种心理障碍由重复的、长期的创伤造成。包括因照顾者或其他不对等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伤害或抛弃。
它有三个核心症状:
如何拯救:自助自愈治疗思路
20世纪当时盛行的观点是“时间可以治疗一切创伤”,因此不太关注创伤的长期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需要及时对创伤做心理干预。下面简单介绍些,可以自助(最好是做专业治疗,后面会再讲)。
北京大学心理学家徐凯文说:缺爱就是创伤。没有爱、没有应有的爱,就是创伤。
比如童年没有被父母善待的孩子,就有心理创伤。这是不可逆的,伤害已经存在。
再比如7岁的孩子,还是早上的太阳,父母因为有了二胎而讨厌他,对他就是心理创伤。
还有与父母依恋创伤、分离焦虑、隔代养育、性侵、被起绰号、父母关系不好、被家暴、父母重男轻女、忽略,都会给孩子造成童年创伤!
这些创伤会保留在孩子身体记忆和 情感 记忆里。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孩子的情绪,我们要顾及到,倘若如果孩子从父母那接收到讨厌的信号,不被善待,即使他现在不能表达,也会压在他心里,以后他就是一个一点燃要爆的炸药包,这对谁都不好。
糟糕的关系,也会在未来无意识的重复重演。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都是童年的问题!
孩童时期的心理组成模式会一直持续到成人生活中,这就是暗示说,往昔会在当下不断重演。精神分析治疗会发现:成人无意识地重演(reenact)了过往的人际关系,却不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关系,当他(她)在治疗当中如此表现的同时,也为过往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创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找专业人士做治疗,一般说来,5年以上执业经验的医生才能接的住,不然对谁都不好。
创伤的确难治,但只要你愿意治,只要你找到合适得治疗师,就有治愈的希望,是100%可以治愈的,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童年没有被父母善待的孩子,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相对比较难治。这种心理创伤一生都难治愈,我觉得太悲观。
治疗关键有两点:首先你要找一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第二你要靠自我调节,成年了不能去责怪父母和原生家庭,你有自己调控自己能力了,这是新希望。
父母皆祸害,救不了自己,反而还会再次伤害自己。就连心理红人武志红后来都说,我们找到原生家庭原因,不是去怪父母,而是看到治疗的契机。有了契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好治疗。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行为,家庭治疗、个体心理学、意义治疗和存在分析、自体心理学、森田疗法、焦点解决等等,心理学有太多方法了,只要你希望治愈,总有好的治疗方案。
心理医生的任务,用曾奇峰的话说就是帮助一个人和他的家人共同对待成长与分离的烦恼;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就是在一个人造的环境中重现童年的成长现场,帮助来访者重新过一个 健康 的童年。
治疗创伤,遇到一个合适的心理医生,非常重要!
我推荐一部心理电影《心灵铺手》。它的案主就是童年遭受创伤,看了5个心理治疗师都没治好,最后遇到心理医生罗宾给治疗好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治愈童年。这里的不幸可以指的是童年遭受的创伤,如果有心理治疗就不用一生带着创伤生活。
人生五章
总结:创伤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被治愈!创伤会带来很大的痛苦,有的会出现创伤性应激障碍,严重影响生活。
遇到创伤怎么办?停止创伤,超越创伤,感觉难受可以找专业人士求助。
人的第一次创伤是别人给的,这不是你的错,愿每个人都被善待,有个幸运的一生。
创伤事件不可逆,但已经过去的创伤事件对你的影响却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心理创伤是可以疗愈的。
其实我们大多数的创伤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新的认知的开启,自我修复或疗愈了。少数心理创伤是自我很难疗愈的,需要心理咨询的支持。
心理咨询只是帮助你找到你自身的资源,用新的观点、期待、感受去替代过往事件对你的影响。
影响不同,你的心就不同了。
首先要接受你心理创伤,不要抵触永敢面对!
心理创伤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
一、表层是可见的生活压力和生活事件。
比如工作上一直不如意,领导交代的事自己做的时候总出差错。还有一天到晚明争暗斗的同事等等。
二、内层则是对于你内心人格结构的破坏。
比如你一直以来的认知方式就是比较负面的,性格也比较偏执。那纠正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三、核心层就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形成的心结。
比如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不认可,或是家庭暴利等等,都可能给你留下心灵创伤。
有些心理创伤带来的抑郁与痛苦确实让我们有些无力承受。
治愈创伤的第一步应该是定位创伤。找出那个令你感到受伤的源头,而且越具体越好。然后是自我疗愈,对于一些生活压力带来的抑郁情绪,最好借助外力来释放情绪。比如去跑步,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另一方面获得满足,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从而回过头来看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改进自己,而对于内层的心理创伤,先要接受它,依靠一些专业的心理训练分析自己的创伤,并修复它。对于那些早期形成心理创伤,多给自己一些正能量。多用一些正面 情感 体验,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负能量,勇于去揭开伤疤。
也可以写情绪日记,或者找一个你觉得信任的人进行倾诉。
心理训练(mental trainlng)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以达到最适宜强度、最佳状态的过程。最早出现在病理治疗领域,后广泛应用于 体育 运动。1932年德国病理学家J.H_舒尔茨开创自主训练,即通过催眠性言语暗示、肢体松弛方法等对自身本体状态进行自我约束的调整练习,改变本体生理、心理状态,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取得心身双修的效果
这里可以教你一种自我觉知练习
1、思维–而非外部事件–造就情绪。
2、特定的负面思维会造就特定的负面情绪。
3、导致你抑郁、焦虑、内疚、愤怒或者沮丧的负面思维虽然貌似极端真实,却往往是扭曲和不现实的。
认识到思维和情绪之间的这一关键纽带是摆脱坏情绪的第一步。
容易引发愤怒的扭曲思维:
1、"应该"句式
2、乱贴标签
3、"读心术"
4、罪责归人
5、非此即彼
6、以偏概全
最后要学会感恩。越会感恩的人,获益越大,幸福感越会提高,抑郁的情绪越低。越是感恩的时候,我们体内越会产生一种催产素的激素,也是我们人类天然免疫力的屏障。
1.记录值得感恩的小事
2.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3.写感恩信,打感恩电话
4.与积极者同行
5.养成回馈 社会 的习惯
6.回忆之前好的事情
希望可以帮助你!
嗨!
远方的朋友!
哪里会有什么心理创伤啊!只是你的心被过去的执念所控制,回忆总是痛苦,觉得人生失去意义!你要远离那刺激的根源,消除一切的痕迹,看!温暖的亲人,看!善良的朋友,一切还没有更糟,相信会有人在想我,相信此生值得。如果我温暖的话语不能治愈你,那就让时间来代替好了,时间如水,滋润我心,等待,等待。心理的伤痛会带来身体的伤痛,曾心不能跳,曾夜不能眠,连呼吸都是伤痛,如此病了,如此难忘,当那心悸时,当那神经衰弱时,当那死亡濒近时,我只剩下了我,而创伤又在哪里呢?[呲牙]
创伤是一种经历,没有人能够磨平自己曾经的 历史 或者重新活一遍,从这个角度来讲,创伤确实是不可逆的。但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曾经,却是我们在我们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会调整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随着你一天天的成熟,对以往的创伤会有不同层次解读,只要经过深刻的思考,炼狱般的煎熬,过去的创伤才能成为你人生的经验。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曾经的过去伤害了你,也成就了你。
如果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一、不能把过去的创伤当成如今不成功的借口。很多时候,我们逃避自己责任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是我的错。曾经的创伤是那种“不是我的错”最好的借口,曾经的创伤是不是你的错,但是需要在你的身上改。只要有改变的勇气,相信你的未来会不一样。
二、创伤处理没有那么简单,如果真有自己走不过去的创伤,可能需要真的找专业人员帮助你,陪伴你走一段路,让你提升内心力量,克服自身困难。
心理创伤是可以疗愈的。
就像我童年创伤,经过学习老师的辅导陪伴,慢慢好起来了。
心理创伤是不可逆的吗?我该怎么办?
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它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比如战争、洪水、地震、火灾及空难等,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情绪虐待、躯体虐待、亲人离世或者暴力等,都会促进心理创伤的形成。当一个人经历创伤事件后未能及时得到有效、专业的干预和排解,有可能就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也是这次疫情后,全国各地迅速组建心理干预专家小组,心理学届各类公益课程、方案相继推出,也是有效预防创伤的重要举措。
1、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尝试在专业帮助下,了解自己能承受的范围,确认创伤的具体情况,知道什么情形、什么人、什么事会诱发自己的创伤,当我们很清晰地厘清创伤脉络时,在创伤面前就会更有勇气。
2、理性面对创伤。“我一定要在多长时间内自愈。”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当一个心理创伤的出现时,它可能是某一瞬间的事情,但一定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出现,所以要有耐心地理智面对。“心理创伤”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难熬的事情,着急只会让痛苦加倍,也不利于解决问题。
3、温柔接纳真实的自己。当我们知道了可能的创伤“诱发”因素,那就需要更有耐心,需要去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过去的这个创伤事件给你带来二次创伤。所以在创伤面前,我们需要深深地接纳“被创伤”的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容易的自己,容许自己的悲伤、痛苦缓缓流动,慢慢消融。
除非你把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化,否则它将一直会指引着你的生活,然后你会把它称为“命运”!——荣格
对我们来说心理创伤事件是客观的、不可逆的、甚至是不可忽略的,但创伤的体验、感受却是不同的,是可以疗愈的,“转角遇到爱”告诉我们:或许换个角度、变个方式,跨越了时空与“自己”相遇,对于“创伤”或许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看待。所以有时候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或是刻意回避对我们更有帮助。比如童年创伤经历对当时年幼的我们会有极大的伤害,但是当我们长大后能重新审视的时候,因为知识、见识、能力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对事对人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拥抱过往的伤痛,与过去和解,回头看来,那终将也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甚至于是一笔财富!
祝您愉快!
重大的创伤事件 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可逆的… 就如歌词中所唱:“再也回不到从前…” ~因之 心理建构中通常用“修复”这一概念表达… 修复期长短 因人而异…
所谓的心理创伤,翻译一下也就是令人痛苦的回忆罢了。
请记住,只要你有决心,天塌不下来。
1,心理大伤口,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者你人生的转折点,遭受到变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无法替代,心理的创伤是必然的,至于怎么样才能抚平创伤,确切的说,咩有,除非是你的心理预期达到满足,创伤才能解除。但是不是绝对,时间是一味可以淡化痛苦的良药。时间长了,痛苦也就淡化了。
2,心理小伤口,想抚平伤口相对简单一点,只需要找到相应的替代品即可。手机丢了,考试砸了等等,都不是唯一的,都是可以替代的。
时间是治疗心理创伤的一味良药。
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第一,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心理创伤。只有对个人心理有重大不良影响,导致心理痛苦及一定 社会 功能损害的,才能称为创伤。第二,心理创伤一旦发生了,它就存在了。如蝴蝶效应一样,影响着个体。比如有的人,小时候遭受了虐待,那么这个事情的影响会一直存在。从这个角度看,创伤是不可逆的。第三,但是,经过规范的创伤心理治疗,你有可能把创伤转化为成长的材料,从创伤中升华出生命的价值意义,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和快乐。从这个角度看,创伤体验是可以转化的。最后,虽然如此,还是愿所有人都不必经历创伤,成长并不一定得以痛苦为代价。